从2003年开始在这里建设工业园区,历经10年的时间,她与时代同步,与郴州“四化两型”建设同行,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创业歌。截至2012年8月,园区建成面积达25平方公里,6座公园、2座人工湖泊,正在紧张施工中;71项市级经济审批权限下放到园区,园区以“2号公章”的形式,行使与“1号公章”法律效力同等的规划、建设、环保、劳动人事、社保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2年1—8月,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75.95亿元,同比增长66.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财政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加39.4%;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3家,占了全市的一半。
这就是前行中的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郴州出口加工区)。
翻开园区阔步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郴州人民先行先试的铿锵足音。
2003年,湖南郴州柿竹园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挂牌。
2005年6月3日,园区被批准为重要出口加工区,享有一定的外贸出口、报关优惠。
2008年4月,为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园区,出口加工区与有色金属科技工业园实行整合。
2009年,出口加工区叠加了保税物流功能,使园区从原来承接简单的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到检测、维修、制造、研发等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可承接。
2009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苏仙区白露塘镇、郴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托管给园区。
2011年4月,为了营造较佳的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大胆革新园区上层建筑,把71项市级经济审批权限下放到园区。
历经多轮功能、管辖区域、管理权限调整的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在获得市委、市政府一步步的简政放权后,自身活力被无限激发。
2005年,当时的有色金属园区加上出口加工区,产业工人只有1万人,产业结构非常单一,只有钻石钨、金贵、金山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现在的园区,建成了以柿竹园、金旺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以台达、华录、炬神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华磊光电、格瑞普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富士产业园、郴州粮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2011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3.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40亿元。“特色、科技、生态、效益”正日益成为这座工业新城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