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轻稀土“四兄弟”集体飙升,镨钕系领涨市场

轻稀土“四兄弟”集体飙升,镨钕系领涨市场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8月21日,国内轻稀土市场迎来“爆发式”上涨,镨钕系产品价格全线跳涨,创年内单日最大涨幅。

——长江有色金属网轻稀土异动分析2025年8月21日

一、价格动态:轻稀土“四兄弟”集体飙升,镨钕系领涨市场​,市场情绪被点燃

8月21日,国内轻稀土市场迎来“爆发式”上涨,镨钕系产品价格全线跳涨,创年内单日最大涨幅。长江综合报价显示:

金属镨报797500-807500元/吨,均价报802500元/吨,单日涨2,500元/吨;

金属钕报780000-787500/吨,均价报783750元/吨,单日涨6,250元/吨;

氧化镨报647500-652500/吨,均价报650000元/吨,单日涨2,500元/吨;

氧化钕报635000-650000/吨,均价报642500元/吨,单日涨6,250元/吨;

以上价格数据不仅刷新了年内单日涨幅纪录,更将镨钕系产品推向市场焦点。其中,金属钕单日涨幅超8%(6,250元/吨),年内累计涨幅达22%,较2024年低点反弹45%;氧化镨:价格突破65万元/吨关口,创近三年新高;氧化钕涨幅同样高达9.8%(6,250元/吨),市场交易氛围热烈。

板块联动:中国稀土、北方稀土股价异动,其中北方稀土作为轻稀土龙头,单日成交额超100亿元,尽管收盘微跌0.84%,但资金博弈热度空前,亦反映市场对“涨价持续性”的分歧。

二、供需博弈:供应“紧箍咒”与需求“强引擎”的共振​​

轻稀土此轮暴涨,本质是​​供应端持续收紧​​与​​需求端结构性升级​​的“供需错配”结果,核心矛盾聚焦于“镨钕”这一永磁材料的核心原料。尽管官方未明确细节,但市场迅速反应:

​​1、供应端:“资源禀赋+政策约束”双杀,轻稀土供给逼近“临界点”​​

•矿山资源禀赋不足​​:全球轻稀土资源高度集中于中国(占比超60%),但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国内轻稀土矿(以氟碳铈矿为主)的平均品位已从2010年的0.5%降至2025年的0.25%,部分矿山因资源枯竭关停(如四川冕宁稀土矿2024年减产50%)。

•环保与安全政策加压​​:2023年以来,国家推行“绿色矿山”认证强制化,要求矿山配套废水处理、尾矿库改造等设施,单矿改造成本超5,000万元,中小矿山被迫退出;叠加2024年内蒙古(全国最大轻稀土产区)因干旱导致矿山开采受限,短期供应减少约10%。

•进口渠道受限​​:中国轻稀土进口主要依赖缅甸(占比约15%),但2025年受地缘政治影响(如中缅边境局势波动),进口量同比下滑20%,进一步加剧供给紧张。

​​2、需求端:“新能源+高端制造”双轮驱动,镨钕需求韧性远超预期​​

镨钕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核心原料(占钕铁硼成本约40%),而钕铁硼是新能源、高端制造的“工业维生素”。此轮需求增长呈现“传统领域稳中有升+新兴领域爆发式增长”的双重特征:

•传统需求​​:家电(空调、冰箱压缩机)、风电(永磁直驱风机)等领域的钕铁硼需求(占镨钕消费40%)随“以旧换新”政策推进保持稳定;

•新兴需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永磁体)、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光伏(跟踪支架电机)等高端制造领域,对高矫顽力、耐高温的镨钕永磁体需求激增。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达1,500万辆(同比+30%),单车钕铁硼用量从2kg提升至3kg(因电机功率升级),对应镨钕需求增长超50%;工业机器人领域,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预计达40万台(同比+25%),伺服电机用钕铁硼需求增长超30%。

​​供需缺口测算​​: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国内镨钕供需缺口将达2.5万吨(2024年仅1.2万吨),且这一缺口将持续至2027年(因新建矿山投产周期需5-8年)。

三、产业链传导:磁材企业“量价齐升”,终端渗透率加速​​

轻稀土价格上涨的“红利”正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磁材企业成为直接受益者。

•磁材企业订单爆满​​:8月以来,宁波韵升、正海磁材等头部磁材企业订单量环比增长30%-50%,部分企业已排产至2026年一季度。某磁材厂负责人表示:“现在客户要货都要提前1个月订,镨钕涨价后,我们的永磁体报价也跟着涨,毛利率反而提升了5%。”

•终端渗透率提升​​:高性能钕铁硼在新能源领域的渗透率正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以风电为例,永磁直驱风机占比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50%,单台风机用钕铁硼量增加2倍;工业机器人领域,协作机器人(需高精度伺服电机)的钕铁硼用量较传统工业机器人高3倍。

​​四、后市展望:短期看“补库+政策”,中长期看“产业升级”​​

轻稀土价格的上涨周期远未结束,短期与中长期的驱动逻辑各有侧重:

​​短期(2025年Q4):“金九银十”补库+政策托底,价格或再冲高​​

•刚需补库​​:当前产业链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国内镨钕库存仅8,000吨,较年初下降50%),下游磁材厂为应对“金九银十”生产旺季(新能源汽车、家电等终端企业冲刺年度目标),将开启集中补库,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

•政策托底​​:2025年7月,工信部发布《稀土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向高性能应用倾斜”,政策导向将限制低端产能扩张,加剧供给紧张。

​​中长期(2026-2030年):产业升级驱动“价值重估”,资源端企业受益​​

全球新能源、高端制造的长期增长(2025-2030年全球镨钕需求年复合增速达6%),将推动轻稀土从“工业原料”向“战略资源”升级。拥有自有矿山(如北方稀土的白云鄂博矿、盛和资源的冕宁矿)且绑定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兴需求的企业,将最大化受益于价格弹性与市场份额提升。

五、风险提示​​

需关注以下潜在风险:

1.政策调控超预期​​:若国家出台轻稀土开采总量缩减政策(如2026年指标减少10%),可能短期压制价格;

2.替代技术突破​​:若工业机器人领域出现钐钴永磁体的大规模替代(钐钴耐高温但成本高),可能削弱镨钕需求;

3.全球经济放缓​​:若欧美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出口需求下滑或拖累镨钕价格。

​​结语:轻稀土上涨,是“周期”的起点,更是“产业升级”的注脚​​

从“工业牙齿”到“新能源心脏”,轻稀土价格的狂飙不仅是大宗商品的短期波动,更是全球制造业升级与中国资源战略的缩影。在这场“供需错配”的周期中,拥有资源禀赋、绑定新兴需求的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而轻稀土的长期上行,也将推动中国从“稀土消费大国”向“稀土科技强国”转型。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轻稀土上涨,既是“周期红利”的兑现,更是“产业价值”的重估。抓住“资源自给+高端应用”的主线,或能在这一轮“稀土风暴”中捕获超额收益。

(注: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数据来源网络,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