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硫酸“雪崩”冲击波:中国铜冶炼业遭遇三重寒冬,全球铜市格局面临重构

硫酸“雪崩”冲击波:中国铜冶炼业遭遇三重寒冬,全球铜市格局面临重构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彭博社最新披露的行业数据揭开中国铜冶炼业残酷生存图景——硫酸价格自9月以来断崖式下跌,正撕开铜冶炼企业“副产品补贴主业”的生存逻辑。作为全球最大精炼铜生产国,中国冶炼厂正面临副产品收益崩塌、原料成本倒挂、产量预期收缩的三重暴击,这场产业链地震或将重塑全球铜供应格局。

彭博社最新披露的行业数据揭开中国铜冶炼业残酷生存图景——硫酸价格自9月以来断崖式下跌,正撕开铜冶炼企业“副产品补贴主业”的生存逻辑。作为全球最大精炼铜生产国,中国冶炼厂正面临副产品收益崩塌、原料成本倒挂、产量预期收缩的三重暴击,这场产业链地震或将重塑全球铜供应格局。

副产品神话破灭:硫酸从“利润奶牛”变“成本包袱”

今年上半年,硫酸市场异常紧俏曾为铜冶炼企业创造意外之财。每吨硫酸价格一度突破600元高位,部分企业副产品收入占比超30%,有效对冲了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为负(当前TC/RC仍处历史低位)的亏损压力。但9月以来化肥需求骤减导致硫酸价格雪崩,华东地区主流成交价已回落至200元/吨以下,较年初高点跌幅超60%。这意味着每吨铜冶炼将损失数百元副产品收益,直接击穿多数企业的盈亏平衡线。

多重压力叠加:原料成本倒挂与产量收缩陷阱

除硫酸价格暴跌外,铜冶炼企业还深陷“两头挤压”困境。上游铜精矿供应持续紧张,印尼铜矿停产加剧矿端短缺,国内铜精矿加工费虽微涨但仍处低位,冶炼厂面临“原料难买、成本难降”的双重压力。更严峻的是,沪铜社库周度激增12.5%至10.58万吨创三个月新高,下游空调排产下滑、消费旺季不旺的现实,迫使部分企业提前收缩产能。据卫星监测数据显示,7月全球铜冶炼活动已现下滑趋势,中国作为占全球精炼铜产量超50%的核心产区,产量收缩将对全球供应产生放大效应。

行业洗牌前夜:生存还是转型?

这场危机暴露出中国铜冶炼业长期依赖“副产品补贴”的脆弱性。当硫酸、硫酸镍等副产品价格回归理性,企业必须直面冶炼环节的真实成本。业内人士指出,头部企业已开始加速布局海外低成本矿源,通过长单协议锁定原料价格;中小企业则面临“开工即亏损”的困境,行业兼并重组或加速。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领域对高端铜材的需求仍在增长,但短期难以对冲传统领域消费疲软的压力。

未来展望:铜价博弈进入深水区

短期看,铜价虽存回调空间但下行空间有限,79750-80250元/吨的参考区间反映市场对“供应收缩+需求韧性”的复杂预期。中长期而言,中国冶炼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降本”,从“副产品依赖”转向“主产品增值”。正如一位资深分析师所言:“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场危机或许正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

【结语】

硫酸价格雪崩撕开的不仅是铜冶炼企业的利润缺口,更是整个行业结构性矛盾的缩影。在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供应链重构的复杂背景下,中国铜冶炼业正站在十字路口。唯有那些能突破“副产品依赖症”、构建全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寒冬中存活并赢得未来。这场生存之战,终将决定全球铜市场的下一个十年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