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固态电池中试提速,新能源革命迎来商业化破晓时刻

固态电池中试提速,新能源革命迎来商业化破晓时刻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8月,中国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国轩高科、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等多家头部企业密集披露中试阶段突破,标志着这项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终极形态”的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25年8月,中国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国轩高科、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等多家头部企业密集披露中试阶段突破,标志着这项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终极形态”的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国轩高科宣布其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良品率达90%,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鹏辉能源则亮出能量密度320Wh/kg的新一代产品,计划9月底建成中试线;孚能科技更透露年内将落地0.2GWh硫化物中试线,目标2026年实现小批量装车。

固态电池之所以引发产业界高度关注,源于其颠覆性的技术优势。

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解质可有效避免漏液、燃烧风险,同时支持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快充电速度。

行业数据显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普遍突破300Wh/kg,较当前主流三元锂电池提升近40%,循环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这种技术跨越使得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成为可能,同时为无人机、机器人等高功率场景提供可靠动力解决方案。 

产业链协同创新成为突破关键。
政策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领域,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基金、税收优惠加速成果转化。北京、上海等地已建成多个固态电池中试基地,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效应。 

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多重考验。
尽管中试良率显著提升,但规模化生产仍需解决设备投资高、材料成本贵等难题。行业测算显示,当前固态电池生产成本是液态锂电的3-5倍,仅电解质材料成本就高达每吨200万元以上。
此外,车企与电池企业的适配周期漫长,某头部车企研发负责人坦言:“电池结构革新涉及底盘重构、BMS系统升级,至少需要两年时间完成整车验证。” 

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据GGII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中国市场份额占比有望超过60%。头部企业通过专利布局抢占技术高地,国轩高科已申请相关专利超200项,孚能科技则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中国产业链展现出强大韧性。

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中游制造设备,再到下游应用场景,各环节协同效应逐步显现。随着中试产能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固态电池有望在三年内实现规模化商用,彻底改写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

【内容不构成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