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0 日,国内钴市涨势再提速,长江现货 1# 钴均价报 395000 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涨 6000 元,距离 40 万元 / 吨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延续了 10 月以来的强势格局,本月累计52000元。这一涨势背后是全球供应端政策强约束与需求端多领域爆发形成的强烈共振,战略金属钴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关键期。
供应端的 "配额枷锁" 是此次钴价飙升的核心推手。作为贡献全球 76% 钴产量的核心供应国,刚果(金)于 10 月 16 日正式落地出口配额制,2025 年剩余三个月出口总量仅 18125 吨,较往年同期缩减超 50%,其中 10 月单月允许出口量仅 3625 吨。更严峻的是,此前长达 8 个月的出口禁令已导致供应链严重受损,当地中小型矿山复工率不足 60%,出口清关流程延迟问题突出,而作为替代供应源的印尼湿法冶炼项目因技术瓶颈产能释放滞后,完全无法填补缺口。国内市场已率先感受到供应压力,10 月钴原料到港量同比下降 35%,中小型冶炼企业原料库存普遍不足 15 天,部分厂商因断供风险被迫缩减产能。
需求端的 "多点开花" 为钴价提供了坚实支撑。传统旺季需求持续放量,乘联会数据显示,10 月第一周新能源车批发量同比增长 28%,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回升至 41%,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为保障四季度生产,密集启动钴原料补库,单次采购量较上月提升 30%。储能市场的爆发更成为重要增量,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数据显示,10 月国内储能电芯排产占比超 40%,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上半年同比增长 97%,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比超 90%。低空经济、AI 芯片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突破更具想象空间 —— 单台 eVTOL 飞行器的钴用量较传统新能源汽车提升数倍,国轩高科将固态电池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器,5 纳米以下 AI 芯片的互连层也需用钴替代铜,形成传统与新兴需求的共振效应。
库存的极端低位与资金的积极布局进一步放大了涨势。截至 10 月中旬,国内电解钴社会库存仅 2800 吨,较年初大幅下降 62%,库存消费比低至 0.3 个月,现有库存仅能满足 10 天左右的市场需求。低库存背景下,贸易商惜售情绪显著升温,现货升水期货幅度持续扩大,部分贸易商甚至暂停报价等待更高价位。资本市场反应同样敏锐,华友钴业 10 月 15 日获融资买入 10.31 亿元,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 4.57%,超过历史 90% 分位水平,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龙头股获大单资金持续流入。
对于后续走势,市场看涨预期已形成共识。短期来看,刚果(金)配额制的政策效应将持续发酵,10 月仅 3625 吨的出口额度难以缓解供应链紧张,叠加下游补库需求尚未完全释放,钴价突破 40 万元 / 吨整数关口的概率极大,嘉能可已将 2025 年末目标价上调至 42 万元 / 吨。长期而言,结构性短缺格局难以逆转:机构测算 2025-2026 年全球钴供应短缺量将分别达 12.2 万吨、8.8 万吨,而需求端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储能装机扩张及新兴领域放量驱动,2026 年全球需求预计达 28 万吨。尽管无钴化是电池技术的长期研发方向,但中短期内钴在高端电池领域的地位仍不可替代,中信证券预测 2026 年钴价或突破 50 万元 / 吨。
潜在风险:印尼 MHP 项目 2026 年产能释放可能缓解部分供应压力,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突破也将逐步补充原料来源,这些变量或对短期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但长远来看,刚果(金)强化资源控制权、全球能源转型对高端材料的刚性需求,已为钴价构建起长期上行的底层支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