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智启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狂飙”:营收三年翻番揭秘“智能伙伴”新形态

智启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狂飙”:营收三年翻番揭秘“智能伙伴”新形态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当全球工业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智变”驱动“质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当全球工业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智变”驱动“质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均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这一数据背后,是产业规模三年翻番的硬核实力的体现:从2020年的1061亿元到2024年的2378.9亿元,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中国速度”重构全球产业链格局。

“智能伙伴”崛起:从工业应用到生活场景的全面渗透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完成百米火炬传递,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机器人技术从“制造业明珠”到“生活伴侣”的蜕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指出,机器人已从执行重复性任务的“功能装备”,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自主执行能力的“智能伙伴”。这一转变在数据中亦有体现: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达到58.5%;服务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清洁、配送、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加速商业化落地,如手术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不断突破技术边界。

产业生态“破圈”:政策、技术、市场三重引擎驱动

政策层面,从《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推动机器人技术标准化、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完善。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80%,整机性能显著提升。市场层面,中国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54%,保有量突破200万台;服务机器人更是在全球商用市场占据84.7%的出货量,形成“中国智造”的规模优势。

未来蓝图:人形机器人或成新万亿赛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据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元年,2026年迎来商业化爆发。目前,国内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如上海市普陀区联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聚焦“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发展生态”,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专家视角下的产业未来

尽管成绩斐然,中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挑战。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工程量虽低于汽车,但渗透率、更换频率及产业集中度可能更高,潜在市场规模超10倍于当前机器人主流标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强调,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强大智能支持,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加速技术落地。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则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家庭陪伴等领域将释放巨大需求,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智能伙伴”新形态,在千行百业中书写提质增效的新篇章。这场由技术革新驱动的产业变革,不仅关乎制造业升级,更将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赛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