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竞赛从“算力比拼”转向“电力对决”,一场围绕金属资源的“隐形战争”正悄然打响。美银最新研报揭示:到2030年,中国AI非IT基础设施投资将达8000亿元,其中铜、铝等金属需求将迎爆炸式增长——这场由AI驱动的“金属盛宴”,正改写全球资源格局。
电力竞赛的“金属密码”:铜的“三重身份”与铝的“轻量革命”
AI数据中心堪称“电力怪兽”,其能耗正以18%的年复合增长率飙升。在这场“电力竞赛”中,铜扮演着“三维角色”:作为电力输送的“主动脉”,其高导电性支撑数据中心巨量电力传输;作为信号传输的“神经末梢”,保障算力指令精准传递;更作为散热系统的“冷却剂”,通过高效热传导维持设备稳定运行。美银预测,到2030年,中国AI数据中心将直接消耗约100万吨铜,占全国总需求的5-6%,相当于再造一个“铜需求增量市场”。
铝则以“轻量化+导热”的双重优势成为“物理基石”。在数据中心机柜功率密度突破600kW的极限场景下,铝的轻量化特性可降低结构重量,其优异导热性更成为液冷系统的核心材料。报告显示,到2030年,铝需求将达695千吨,在散热管道、机柜外壳等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渗透率从2025年的10%跃升至45%,形成千亿级市场。
非IT基础设施的“金属版图”:从电力到散热的全链条爆发
美银报告指出,非IT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系统(发电和输电)以38%的占比占据主导,直接拉动铜需求;数据中心建设所需金属(12%)则聚焦铝的轻量化应用;先进冷却系统(10%)更需铜铝协同实现高效散热。这种“电力-金属-散热”的链条式爆发,正推动铜铝价格形成“需求支撑型”上涨逻辑。
中国优势的“资源红利”:可再生能源与供应链主导地位
中国在这场“金属革命”中具备独特优势:充足的电力产能、低30-60%的工业电价、可再生能源供应链主导地位以及年轻完善的电网网络,为AIDC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种优势不仅支撑本土需求,更通过变压器、储能系统等设备出口辐射全球,形成“中国资源-全球需求”的良性循环。
从“算力竞赛”到“电力竞赛”,AI正推动金属需求从“隐性”走向“显性”。在这场由铜铝主导的“金属革命”中,谁掌握资源,谁就掌握未来。当AI的“电力竞赛”遇上中国的“资源红利”,一场关于金属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