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政府于 2025 年 2 月 4 日出台新规,由商务部协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25年第10号)公告,对钨、碲、铋、钼、铟等五大类战略资源实施出口管制。,宣布对钨、碲、铋、钼、铟等五类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政策对相关金属的国际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铋为例,中国作为全球80%铋供给的主导者,出口管制直接导致海外铋供应紧张,欧洲市场铋锭价格出现暴涨。因锑等小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引来市场焦点。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战略小金属;
首先了解下小金属概念:小金属指储量少、分布分散的稀有有色金属,包括钨、钼、锗、铟等,其核心特性包括:资源分布广泛但集中度低,开采规模远小于大宗金属(如铟年产量仅数百吨),矿石品位低且加工工艺复杂。小金属深度嵌入高端制造领域,如锗用于光纤通信、钛合金服务航天工程。作为工业基础材料,钨(硬质合金)、钼(特种钢)、稀土(复合材料)等在国防、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战略地位随科技竞争与产业升级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热门小金属品种涨幅及市场定位分析

注:
数据综合自长江有色金属网及行业机构监测,截至 2025 年 3 月 27 日。
锑、铋、锗等品种因资源稀缺性及政策保护(如出口管制),价格弹性显著。
铟、碲等小金属受新兴领域(如 AI 芯片、光伏)需求拉动,短期供需错配突出。
市场逻辑:
小金属上涨主因供给端收缩与需求端升级共振。一方面,国内环保限产及资源保护政策趋严,叠加海外矿源扰动(如刚果(金)锡矿停产),加剧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领域对关键材料的需求爆发(如锑用于光伏玻璃、铟用于 AI 芯片),推动价格突破历史高位。建议关注政策敏感型品种及技术迭代受益标的。
产业链重构:从资源到技术的升级路径
上游:中国企业加速资源整合,中铝集团通过伴生金属回收技术提升锗、硒等小金属回收率,锗产量占全球 1/4。
中游:冶炼企业向高纯度加工转型,如 5N 硒、4N 碲的制备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下游:新兴领域需求爆发,如锑在阻燃剂、AIDC 设备中的应用,铟在钙钛矿叠层电池中的潜力。
未来展望:稀缺性与政策博弈下的投资机遇
短期:锑、钴等品种因供应刚性与需求韧性,价格中枢或进一步抬升。
中长期:技术替代(如无铟光伏技术)与地缘政策(如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重塑供需格局。
投资策略:关注政策敏感型品种(锑、钨)、技术迭代受益标的(锗、铟)及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