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奇瑞全固态电池官宣:续航1300公里+针刺不起火,2027年上车!

奇瑞全固态电池官宣:续航1300公里+针刺不起火,2027年上车!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当“续航千公里”与“绝对安全”仍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终极梦想时,固态电池正以破局者的姿态,将其从愿景推向商业化的前夜。2025年10月18日,奇瑞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展出的并非一款普通电池,而是一枚宣告电动车长续航时代真正来临的“技术核弹”。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以其600Wh/kg的惊人能量密度与极致安全表现,将行业标杆提升至全新高度,并给出了2027年装车的明确时间表。这标志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之路已从实验室研讨,正式迈入量产前夜的冲刺阶段。

当“续航千公里”与“绝对安全”仍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终极梦想时,固态电池正以破局者的姿态,将其从愿景推向商业化的前夜。2025年10月18日,奇瑞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展出的并非一款普通电池,而是一枚宣告电动车长续航时代真正来临的“技术核弹”。犀牛S全固态电池模组以其600Wh/kg的惊人能量密度与极致安全表现,将行业标杆提升至全新高度,并给出了2027年装车的明确时间表。这标志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之路已从实验室研讨,正式迈入量产前夜的冲刺阶段。
技术破局:能量密度跃升,终结续航焦虑​
奇瑞犀牛S电池以600Wh/kg的电芯能量密度实现能量体系的三级跳,将整车续航边界推升至1200-1300公里,并凭借原位聚合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技术,从根本上终结续航焦虑;在安全层面,电池在针刺、钻孔等极端测试中表现稳定,无热失控现象,推动电池安全体系由“被动防护”迈入“本质安全”新阶段。基于这一突破,奇瑞计划于2027年启动装车验证,并加速构建覆盖26个研发中心的全球技术网络,标志着中国品牌正从产业追随者向技术规则定义者跃迁,引领全球竞争焦点向尖端电池产业化落地转移。
全固态电池:重塑能源存储的技术突破与未来路径
全固态电池以其颠覆性的固态电解质技术,从根源上重构了电池的安全与性能边界。固态电解质具备不可燃特性,彻底规避了传统电池的热失控风险,同时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将电池安全提升至全新高度。
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凭借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可匹配高电压正极材料和锂金属负极,理论能量密度突破400-600Wh/kg,实现较现有体系50%以上的跨越式提升。其固态结构还显著减少界面副反应,循环寿命有望达到2000-3000次,并具备在-20℃至120℃的宽温域稳定运行的能力。
从结构角度看,全固态电池省去了电解液与隔膜,工艺流程得以简化,为长期降本提供了可行路径。其核心材料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锂资源需求持续增强外,锗、锆、钛、镧等金属在硫化物与氧化物电解质中扮演关键角色,直接影响离子电导率与结构稳定性。
展望产业化进程,预计2027年前后硫化物体系有望实现技术闭环并启动示范量产。至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出货量或达180GWh,在高端细分市场占比突破30%,整体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应用场景将从2025–2026年的高端消费电子逐步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低空飞行器等高性能领域。
尽管当前仍面临界面阻抗控制、材料成本优化等挑战,但随着复合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等关键技术持续突破,全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十年内逐步成为高性能能源存储的主流方案,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