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情:

——11月11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6950元/吨,涨340元;升水为170元/吨,涨10元;A00铝锭报21620元/吨,涨140元;贴水报10元;0#锌报22670元/吨,涨90元;1#锌报22570元/吨,涨90元;1#铅锭报17450元/吨,持平;1#镍报121650元/吨,涨200元;1#锡报288250元/吨,涨2000元;
有色金属“冰火交响曲”:宏观政策与供需博弈下的价格密码
一、宏观变量:降息预期与政策博弈下的市场情绪共振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与政府停摆的双重冲击,彻底打破市场对经济强劲复苏的幻想。10月就业岗位锐减、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推动CME数据显示12月降息概率飙升至64%,美股科技股狂欢背后,实则是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强烈预期。与此同时,中国10月PPI通缩缓解、CPI转正,为金属市场注入消费信心,形成“外弱内强”的宏观温差。
关键逻辑:
美元指数弱势震荡:降息预期与政策分裂削弱美元吸引力,推动有色金属以美元计价的成本支撑上移。
风险偏好回暖:科技股领涨与工业金属联动,反映市场对“软着陆”的押注,但需警惕政策路径分歧引发的波动风险。
二、铜:供应紧缺与需求韧性下的“双向奔赴”
核心驱动:
供应端:国内现货TC持续负值,铜矿供应紧张格局未改;海外矿企下调产量目标,叠加年底扰动因素,进一步加剧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
需求端:铜价回落刺激逢低采购,上期所库存下降1%印证需求回升,终端用户订单强劲,尤其是新能源与电网投资领域。
后市展望:
短期:宏观情绪与低库存共振,铜价或延续上涨,但需警惕高价抑制下游采购节奏。
长期:2026年全球铜矿供应增速或低于需求增速(尤其新能源领域),结构性短缺风险升温。
三、铝:供给受限与低库存的“双重保险”
核心驱动:
供应端:国内电解铝产能接近天花板,海外原铝供需预期偏紧,铝水比例下滑导致铸锭量增加,但整体供给弹性有限。
需求端:下游刚需补货稳定,新能源车与光伏领域持续发力,贸易商交投活跃度提升。
后市展望:
短期:低库存与成本支撑(氧化铝价格高位)下,铝价或维持高位偏强震荡。
风险点:海外降息节奏超预期或引发美元反弹,压制商品价格。
四、锌:抢矿大战与库存极值的“极限拉扯”
核心驱动:
供应端:冶炼端抢矿现象加剧,11月TC大幅下降倒逼减停产,LME库存逼近极值,逼仓风险上升。
需求端:新能源车与基建需求托底,但传统领域消费平淡,整体需求维稳。
后市展望:
短期:供应端收缩预期强烈,锌价底部支撑扎实,但需观察库存去化速度。
长期:若海外矿山复产不及预期,锌价或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五、铅: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紧平衡游戏”
核心驱动:
供应端:原生铅利润受挤压,再生铅深陷“原料荒”,废电瓶回收效率成关键变量。
需求端:储能赛道(5G基站、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对冲传统汽车电池消费疲软。
后市展望:
短期:供需双弱格局下,铅价或横盘震荡,冬储节奏与废电瓶回收效率决定方向。
机会点:储能领域需求超预期或引发结构性短缺。
六、锡:AI浪潮与原料紧缺的“冰火对决”
核心驱动:
供应端:缅甸佤邦复产缓慢+印尼政策整顿,全球锡矿供应持续偏紧,冶炼端利润承压导致产能释放乏力。
需求端: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拉动高端锡需求,但消费电子复苏缓慢拖累整体消费。
后市展望:
短期:宏观情绪主导,供需紧平衡下锡价或小幅上扬,但高价抑制下游采购。
长期:AI与半导体产业升级或成为锡价突破的关键引擎。
七、镍:多空拉锯中的“成本防线”
核心驱动:
供应端:印尼中间品放量与菲律宾雨季扰动形成“增量对冲”,但部分冶炼厂逼近成本线,构筑价格“地板”。
需求端:不锈钢传统淡季与地产低迷压制需求,新能源赛道高镍化难敌磷酸铁锂挤压。
后市展望:
短期:美元回调预期与成本支撑推动镍价修复反弹,但供需过剩格局限制上行空间。
变量:印尼镍矿出口政策调整或引发供应端剧震。
八、综合展望: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做多品种:铜、铝(低库存+供应刚性)、锡(AI需求爆发);
观望品种:锌(需验证减产逻辑)、镍(等待供需再平衡);
风险点:美联储政策急转弯、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中国需求超预期走弱。
结语:
有色金属市场正上演一场宏观政策与供需基本面的“冰火交响曲”。在降息预期、地缘博弈与产业升级的多重变量下,价格波动率或持续放大。投资者需紧扣“供应刚性”与“需求增量”两条主线,在波动中捕捉结构性机会,同时警惕政策转向与需求证伪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