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关键节点。据悉,多家头部企业正积极推动组建“联合体平台”,意图通过产能协同与标准统一,破解行业长期低价竞争的困局。这一动向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今日光伏板块集体走强,通威股份强势一度触及涨停,进一步点燃市场情绪。
光伏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多家龙头企业计划共建“联合体平台”,通过产能协同与标准统一,打破长期价格战的僵局。这一动向被业内视为从“野蛮扩张”转向“理性合作”的重要信号。
供给侧:从“内卷”走向“协同”
多晶硅环节曾因产能过剩陷入“越产越亏”的怪圈。联合体平台有望推动企业实现产能协调、技术互通和价格托底,从而稳定多晶硅价格,为中下游腾出利润空间。政策层面也同步发力,限产保价、设置最低售价等举措已初步起效,多晶硅价格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需求侧:全球化叠加技术双引擎驱动
光伏长期需求依然强劲。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推动装机增长,N型电池、钙钛矿等新技术不断打开降本天花板。多晶硅作为核心材料,需求基本盘稳固。而银浆、铝框等配套材料也随技术升级迎来结构性机会,如低温银浆、轻量化铝材渗透率不断提升。
投资视角:聚焦一体化与技术创新
短期看,若产能整合顺利推进,多晶硅价格企稳将利好具备成本优势的头部企业。中期则看好产业链一体化程度高、技术领先的公司。长期布局应关注那些加速海外产能落地、掌握N型硅片或钙钛矿等前沿技术的企业。
此外,在光伏产业链中,硅、银、铝、铜等关键金属材料在不同环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支撑着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运行与成本控制。
硅作为光伏电池的绝对核心,其质量与工艺直接决定发电效率。多晶硅经提纯、拉晶等工序制成硅片,其中单晶硅凭借更高转换效率成为主流,多晶硅则在特定场景中凭借成本优势仍具市场空间。
银在电池片电极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其制成的银浆通过精密印刷形成电路,直接影响电流收集效率。尽管“去银化”技术不断推进,银在高效电池尤其是HJT电池中仍难以替代,银包铜等降本路径正逐步推进。
铝以其轻质、耐腐蚀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组件边框和支架系统,在保障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有效控制系统整体重量与成本。
铜作为导电性能优异的金属,广泛用于光伏焊带、电缆及逆变器等电力传输环节。随着电镀铜技术的成熟,铜在电池金属化工艺中的渗透率正逐步提升,有望部分替代银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降本。
这四种金属材料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了光伏发电从光电转换、电流收集到电力输出的完整链条,其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将持续推动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迎来价值重塑新周期
联合体平台的推进,不仅是行业自救行为,更意味着光伏竞争逻辑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共赢”。在政策有序引导、技术持续突破、全球需求共振的背景下,光伏产业有望逐步走出低毛利困局,步入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