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9 月 24 日,长江综合多晶硅均价报 49750 元 / 吨,连续第 6 个交易日维持持平。市场成交端呈现 “量价僵持” 特征:华东地区现货报价集中在 4.95 万 - 4.98 万元 / 吨区间,下游硅片企业以刚性补库为主,采购频次较上周下降 15%,实际成交均价稳定在 4.97 万元 / 吨。
期货市场则上演独立反弹行情:截至收盘,多晶硅主力 2511 合约涨近 2%,报 72880 元 / 吨,盘中最高触及 73500 元 / 吨。期现价差较前一日扩大至 23130 元 / 吨,且主力合约持仓量达 18.6 万手,较前一日增加 3.2%,显示期货市场抄底资金进场,多空分歧从 “政策预期博弈” 转向 “基本面修复预期”。
现货持平:成本托底与过剩压力的动态平衡
现货价格坚守 4.97 万关口的核心动力来自成本支撑与供应调整的共振。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加权平均生产成本约 4.8 万元 / 吨,其中头部企业如通威股份通过技术迭代将成本压降至 4.5 万元 / 吨以下,而中小产能现金成本普遍高于 5 万元 / 吨,价格下行空间已被显著压缩。尽管 9 月国内多晶硅排产预计达 13 万吨,较下游硅片 59GW 的对应需求仍过剩约 8000 吨,但 “以价换量” 的出货策略已难持续,硅料企业挺价意愿增强。
供应端的边际收缩信号进一步强化底部支撑。西南地区即将进入枯水期,云南、四川等地多晶硅企业因电力成本上升计划 10 月降负荷生产,其中通威旗下云南基地已透露将阶段性减产 10%。此外,行业产能出清加速,2025 年以来已有 3 家万吨级企业退出市场,有效产能利用率从 85% 提升至 92%,部分缓解了过剩压力。
期货反弹:情绪修复与宏观共振的双重驱动
期货市场反弹源于 “超跌修复” 与 “宏观利好” 的叠加。此前多晶硅期货连续调整,核心因产能收储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回吐政策溢价后,交易逻辑回归基本面。截至 9 月 24 日,主力 2511 合约较 9 月初高点回调超 12%,估值已反映短期过剩预期,叠加广期所此前下调交易手续费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投机资金入场抄底。
宏观层面的商品普涨行情提供重要支撑。9 月 24 日国内大宗商品指数上涨 0.8%,其中能源、有色金属板块同步走强,多晶硅期货跟随板块情绪反弹。此外,市场预期美联储 9 月可能启动降息,流动性宽松预期下,具有 “新能源属性” 的多晶硅成为资金配置的潜在标的,进一步放大期货反弹动能。
下游博弈:库存周期与旺季预期的错位
下游需求的 “现实弱、预期强” 加剧期现分化。当前硅片企业多晶硅库存周期达 45 天,较历史均值高出 20%,叠加组件环节出口数据不及预期,短期采购需求疲软,导致现货成交难以放量。但中长期来看,全球光伏装机增长确定性较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 2025 年全球装机量将突破 600GW,同比增长 25%,下游企业对四季度旺季的补库预期仍在,为期货价格提供想象空间。
结构性需求亮点同样值得关注。N 型多晶硅料因纯度要求高,供应相对紧张,9 月中旬 N 型复投料成交均价已达 5.32 万元 / 吨,较普通料溢价超 7%。随着 TOPCon 技术渗透率提升,N 型料需求占比从 2024 年的 30% 升至 2025 年的 45%,成为支撑多晶硅价格中枢的重要力量。
后市展望:短期看检修,长期靠出清
短期而言,10 月产能检修将成为行情关键变量。若西南地区企业实际减产幅度达 15%,预计 10 月多晶硅产量将降至 11.5 万吨,供需过剩量收窄至 3000 吨以内,现货价格有望站稳 5 万元 / 吨,期货则可能向 7.5 万元 / 吨发起冲击。但需警惕若检修不及预期,过剩压力持续累积可能引发现货价格再度探底。
中长期来看,产能出清节奏决定价格中枢。国信期货测算,若 2025 年底前现金成本高于 5 万元 / 吨的产能全部出清,行业有效产能将减少约 8 万吨,2026 年有望实现供需平衡,多晶硅价格中枢或回升至 5.5 万 - 6 万元 / 吨区间。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