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多晶硅现货价格全线下跌,其中多晶硅均价报49,500元/吨,单日跌幅250元/吨;复投料、菜花料及致密料均价分别跌至52,500元/吨、48,000元/吨和51,000元/吨。
供给端:产能释放与成本压力并存
四季度国内多晶硅产能逐步恢复,主产区企业复产进程加速,行业整体开工率有所回升。然而,碳酸锂等原料价格波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持续,中小厂商因成本倒挂问题被迫减产,行业产能利用率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进口货源方面,海外低价产品持续冲击国内市场,但受国际物流成本上升影响,进口增量有限。再生多晶硅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四季度再生料占比提升对原生料市场形成补充。
需求端:光伏装机放缓与产业链负反馈
光伏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国内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海外订单因库存高企同比减少。组件环节价格竞争加剧,主流产品价格跌至成本线附近,倒逼硅片、电池片环节减产,多晶硅单月需求量低于市场预期。储能领域需求呈现分化,海外户用储能订单保持稳定,但国内调频储能市场受钠电池替代影响增速放缓。消费电子领域需求持续低迷,传统应用市场对多晶硅采购量同比明显下滑。
市场机制:库存高企与价格博弈
经过前期去库存周期,多晶硅社会库存仍处高位,但贸易商囤货意愿持续低迷。现货市场升水期货幅度扩大,反映出市场对短期价格反弹的谨慎预期。进口产品与国产价差收窄,抑制了进口货源的补充作用,国内市场供需格局逐步趋于平衡,但价格传导机制仍不顺畅。
政策与宏观:技术标准升级与全球供应链波动
行业政策对多晶硅产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国际锂资源价格波动持续传导至下游,原料价格阶段性反弹对多晶硅成本端形成支撑,但全球制造业复苏乏力仍制约工业品价格上行空间。新实施的能耗标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但过渡期内企业技术改造进度缓慢,短期内难以缓解过剩压力。
后市展望:短期震荡为主,关注政策落地与需求回暖
当前价格回升主要受季节性补库驱动,若下游需求未能持续放量,价格或重回下行通道。中长期来看,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中胜出,而高能耗产能将加速出清。投资者需关注光伏装机旺季后的需求韧性及国际贸易政策变动对产业链的影响,同时警惕库存去化进程中的价格波动风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