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长江综合多晶硅现货价32000-34000元/吨,均价33000元/吨,连续多个交易日持平。
截止2日收盘,多晶硅期货主力2506收43680元/吨,上涨180元,涨幅0.41%。盘中最高43780元/吨,最低43425元/吨,振幅0.81%,日增仓1459手。
现货市场的平淡表现源于供需两端的弱平衡。供应端,国内多晶硅产能持续释放,新疆、内蒙古等主产区新增产线逐步达产,企业库存压力有所累积。尽管部分厂商尝试挺价,但下游硅片企业采购意愿谨慎,买卖双方僵持不下。需求端,光伏产业链中下游环节成本压力犹存,组件价格低迷导致电池厂开工率维持低位,终端装机需求尚未出现超预期增长。现货价格的横盘整理,实质上是市场对阶段性供需错配的消化过程。
期货市场的反弹则透露出资金对远期预期的博弈。一方面,近期光伏行业政策暖风频吹,国家层面强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地方性补贴政策陆续落地,市场对下半年需求回暖抱有期待。另一方面,硅料进口成本受国际物流扰动影响小幅抬升,叠加部分老旧产能退出预期,多头资金借势布局。然而,主力合约持仓量增幅有限,表明资金仍以试探性做多为主,短期缺乏持续推涨动能。
从产业链联动角度看,多晶硅价格的分化格局折射出上下游的博弈态势。上游硅料企业试图通过挺价缓解利润压力,但中游硅片环节在库存高企和价格战压力下,被迫压缩采购成本。下游组件厂商则因终端招标价格限制,难以将成本向电站端传导,导致全产业链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这种“上挤下压”的局面,短期内或难打破多晶硅价格的僵持状态。
多晶硅市场或呈现“现货守底线、期货搏弹性”的特征。若二季度光伏装机旺季需求超预期释放,叠加硅片环节库存消化完成,现货价格有望迎来修复性上涨。但若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产业链降价去库存周期可能延长,价格仍将承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