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工业母机板块异军突起,力星股份、华东数控、秦川机床等多股涨停,板块单日涨幅超6%,资金热浪直指这一“制造业基石”。本轮行情背后,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有色金属应用的深度联动,正为市场勾勒出一幅高端制造的蓝图。
工业母机的火热并非偶然。3月以来,政策端频频发力:先是四部门联合发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为企业技术攻坚“减负”;紧接着,上海宝山区落地15亿元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以上海电气为龙头整合产业链,剑指世界级产业集群。证监会主席吴清更在《新型工业化》撰文,强调加大对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的资本支持。这一系列动作,让市场嗅到了高端装备国产替代的确定性机遇。
工业母机的爆发,也悄然带动了有色金属板块的活跃。从上游结构件所需的铝合金、传动系统依赖的稀土永磁材料,到下游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铜、钛合金,有色金属始终是高端制造的“血液”。
以洛阳钼业为例,其铜、钴业务不仅支撑新能源车产业链,更直接服务于工业母机的精密零部件制造;而华锡有色的锡、锑产品,则是电子工业焊接和光伏玻璃澄清剂的核心原料,与机床加工的精细化需求形成闭环。
数据显示,3月26日有色金属板块主力净流入超10亿元,北方铜业、金力永磁、中国稀土、藏格矿业、锡业股份等股价稳步攀升,折射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4056亿元,但这轮行情的深层逻辑已超越单纯的数据增长。东兴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的迭代正推动工业母机向高精度、智能化升级,而这一过程中,具备“金属材料+高端制造”双引擎的企业更具爆发力。例如,格力电器虽以家电闻名,但其数控机床业务已切入钛合金手机部件加工领域;上海电气则通过整合工业母机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打造从矿山装备到精密加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当前,工业母机的投资逻辑正从政策驱动转向技术变现。一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加速企业攻克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有色金属涨价潮(如3月以来锑价突破10万元/吨)倒逼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拥有资源和技术双壁垒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