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市场"过山车"行情解析:政策预期与基本面博弈下的7月波动
一、政策驱动下的"反内卷"行情启动
7月初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竞争"后,市场对政策落地的预期迅速升温。以焦煤、碳酸锂为代表的品种率先启动上涨行情,其核心逻辑在于:
►供给端收缩预期:山西煤矿安全检查趋严导致国内产量环比下降,蒙煤进口量虽回升但长协价下调后利润空间压缩,形成"国内减、进口补"的博弈格局。
►需求端边际改善:钢铁行业铁水产量回升至235万吨/日,高炉开工率提升2.3个百分点,支撑焦煤刚需;新能源车市场在17家重点车企承诺60天账期后,价格战有所缓和。
►资金情绪推动:7月24日焦煤主力合约单日涨幅达7.05%,碳酸锂期货单日净流入4.8亿元,技术面突破半年新高,形成"政策预期-资金涌入-价格上涨"的正向循环。
二、交易所降温措施触发行情转折
7月25日大商所、广期所同步出台交易限额政策,成为行情转折的关键节点:
1、投机行为抑制:焦煤2509合约单日开仓量限制500手,碳酸锂2509合约限制3000手,直接导致焦煤成交量下降91.2万手,碳酸锂成交量下降69万手。
2、市场情绪逆转:前期过度依赖政策预期的品种遭遇资金撤离,7月28日焦煤、玻璃等9个品种主力合约跌停,持仓量减少13万手至11万手不等,资金流出规模达数十亿元。
3、技术面破位:焦煤主力合约在连续四日涨停后,7月28日收盘跌停,形成"政策顶"信号;玻璃期货在环保限产预期推动的上涨后,受整体市场回调拖累。
三、宏微观因素交织下的基本面验证
供给端实际改善有限:
焦煤:山西吕梁地区煤矿复产进度慢于预期,全国煤矿开工率仅78%,较2023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供应弹性不足。
玻璃:光伏玻璃产能出清预期强化,但实际库存去化速度慢于预期,7月企业库存仍维持在6189.6万重箱。
需求端修复不及预期:
钢铁行业:铁水产量虽回升至242万吨/日,但钢厂补库仍以按需采购为主,港口焦煤库存维持180万吨高位。
新能源车:7月零售量同比增长36.9%,但"以旧换新"政策阶段性暂停,影响需求持续性。
宏观经济数据制约: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1-7月同比增长3.6%,较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极端天气制约建筑施工。
消费恢复有限: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商品零售增速(2.7%)仍低于服务消费(7.2%)。
四、未来走势展望与投资建议
政策效果需时间验证:"反内卷"政策从文件到落地存在时滞,建议重点关注8月钢铁行业错峰生产执行情况、新能源车供应商账期承诺兑现率。
资金情绪主导短期波动:当前焦煤基差率收窄至3.3%,玻璃期货升水现货13.17%,需警惕政策执行力度松动引发的回调风险。
品种分化机会:
多头配置:钯金、铂金受新能源需求支撑。
空头配置:氧化铝、多晶硅需关注产能过剩风险。
市场波动受政策、资金、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结合实时数据动态调整策略。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