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货白银在37美元关口反复试探时,这场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博弈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从东京到纽约的交易屏幕上,37.46美元——这个2012年的历史高点,如今已成为多空双方争夺的"楚河汉界"。
周三亚市午后时段,现货白银继续下挫,截至16:00最新价报37.159美元/盎司,下跌0.59%
宏观迷雾:三重变量交织下的不确定性
当前白银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宏观变量叠加:
美联储政策悖论:尽管CME FedWatch显示9月降息概率达85%,但7月PPI超预期增长(3.3% vs 预期2.9%)与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模糊表态,构成"鸽派预期+鹰派现实"的矛盾组合。这种预期差使白银的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产生对冲——降息预期支撑贵金属避险需求,而工业需求则因经济放缓预期承压。
1)、地缘政治"跷跷板":俄乌局势缓和与中东局势升温形成对冲,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再工业化"进程对白银工业需求的拉动。据世界白银协会数据,2025年光伏用银需求将同比增12%,这一增量可能抵消部分传统工业需求下滑。
2)、美元指数"双面性":尽管美元走强压制银价,但美国"双赤字"扩大(2025年财政赤字率预计达6.8%)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可能限制美元长期上行空间,为白银提供潜在支撑。
技术面:关键位争夺与形态学启示
从技术分析视角,白银正站在"十字路口":
•50日均线生死战:银价两次在50日均线(当前约37.2美元)获得支撑,但第三次测试往往蕴含变数。若本周收盘能守住该线,可能形成"三重底"形态;若跌破,则可能触发技术性抛售。
•头肩顶形态警报:若银价有效跌破37.46美元(2012年高点),将确认头肩顶形态成立,理论下跌目标指向34.8美元(颈线位至头部的量度跌幅)。但需警惕"假突破"陷阱——2023年银价曾三次假突破关键位后反转。
•关键价位转换:38.73美元作为7-8月的关键支撑/阻力转换位,其得失将决定短期方向。若能突破该位,可能挑战40美元整数关口;若受阻,则可能重回36-38美元区间震荡。
基本面:供需两端的隐性博弈
在基本面层面,白银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化:
1)、供给端:矿产增量有限:尽管秘鲁Antamina等矿山扩产,但全球白银矿产增速已从2020年的3.2%降至2025年的1.8%。更值得关注的是再生银供给——2025年再生银产量预计同比增9%,占全球供给的26%,这可能改变传统供需格局。
2)、需求端:工业与投资的分歧:全球白银工业需求占比达56%,其中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强劲,但传统电子行业需求疲软。投资需求方面,2025年全球白银ETF持仓量同比降15%,显示机构投资者态度谨慎。
3)、库存端:隐性库存压力:尽管COMEX白银库存处于五年低位(约8500吨),但伦敦LBMA库存同比增23%,显示实物市场供需并不紧张。这种"显性紧、隐性松"的格局,可能加剧价格波动。
生存指南: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可构建"三维防御体系":
1. 宏观对冲策略:
配置5%-10%的白银期货多头,对冲美元走弱风险;
同时持有白银看跌期权,防范短期急跌风险。
2. 基本面套利机会:
关注"光伏用银-工业用银"价差,当价差超过15%时,可进行跨品种套利;
利用再生银与矿产银的价差波动,捕捉环保政策带来的机会。
3. 技术面交易信号:
•若银价守住50日均线并突破38.73美元,可轻仓试多,止损设于37美元;
•若跌破37.46美元并确认头肩顶形态,可反手做空,目标看向34.8美元。
当白银站在37美元的"多空分界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图表的争夺,更是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与产业变革的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有那些能精准把握宏观趋势、敏锐捕捉供需拐点,并善于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的市场参与者,才能在这场白银博弈中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