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国庆后金属市场炸响“惊雷”!贸易战“黑天鹅”砸落铜价暴跌1590元/吨

国庆后金属市场炸响“惊雷”!贸易战“黑天鹅”砸落铜价暴跌1590元/吨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10月13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5180元/吨,跌1590元;升水为160元/吨,涨50元;

——10月13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5180元/吨,跌1590元;升水为160元/吨,涨50元;A00铝锭报20800元/吨,跌180元;贴水报50元;1#锌报22130元/吨,跌90元;0#锌报22230元/吨,跌90元;1#铅锭报17100元/吨,涨50元;1#镍报122750元/吨,跌1200元;1#锡报283000元/吨,跌5750元;

铜价“冰火两重天”:关税风暴撕裂供需,8万2关口成多空生死线

国庆后金属市场炸响“惊雷”——铜价在贸易战硝烟与矿端短缺的双重绞杀下,正经历剧烈震荡。作为工业金属“领头羊”,铜的每一波动都牵动着产业链的神经,而本周的焦点,非“8万关口保卫战”莫属。

宏观风暴:贸易战“黑天鹅”砸落铜价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次挥向中国——10%的稀土出口管制、100%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关键软件出口限制,三记重拳直接引爆市场恐慌。美股闪崩、供应链断裂担忧席卷全球,铜价应声下挫。但诡异的是,就在周四,伦铜和沪铜还曾冲至16个月高点——自由港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的不可抗力、智利国家铜业因坍塌事故导致的25%产量暴跌,让供应短缺的预期瞬间点燃多头热情。这种“暴涨后暴跌”的极端走势,恰恰暴露了铜价对宏观风险的脆弱性。

供应端:矿难与短缺的“双面夹击”

铜的供应端正呈现“水深火热”。一边是矿端事故频发:印尼铜矿罢工、智利铜矿坍塌、国内铜精矿加工费维持低位,供应紧张格局短期难改;另一边却是库存的“诡异”累积——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较9月底激增15%,洋山铜溢价跌至49美元/吨的8个月低位,暗示进口需求疲软。更令人揪心的是,虽然当前仍处消费旺季,下游开工率温和复苏,但铜价飙升已让电力、建筑等传统领域“畏高”情绪蔓延,采购意愿低迷,价格快速上涨正反噬需求。

需求端:旺季不旺的“隐忧”

尽管“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来临,但铜需求却难掩疲态。汽车、3C工业材需求保持韧性,但整体开工率环比下降,铝加工行业更是因“旺季不旺”而承压。更值得警惕的是,沪铜社库在国庆后明显累积,期铜承压震荡,若需求端无实质改善,铜价持续上涨恐引发消费端“负反馈”——下游企业减少采购、寻找替代材料,最终拖累铜价。

关键价位:8万2关口的“生死战”

当前,82000元/吨已成为多空双方争夺的“生死线”。一方面,全球货币宽松预期、国内政策乐观情绪仍支撑市场风险偏好,为铜价提供底部支撑;另一方面,特朗普关税升级言论、国庆后需求不旺、社库累积等利空因素,又让空头虎视眈眈。技术面上,若铜价有效跌破8万关口,可能引发技术性抛盘,进一步扩大跌幅;若守住该价位,则有望在震荡中蓄力反弹,挑战86950元/吨的年内高位。

后市展望:铜价“上蹿下跳”何时休?

短期来看,铜价仍将受贸易战情绪、供需博弈、库存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呈现宽幅震荡格局。投资者需紧盯三大信号:一是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及关税政策落地情况;二是全球铜矿供应恢复进度及库存变化;三是国内政策刺激力度及下游需求实际改善情况。在“宏观黑天鹅”与“供需基本面”的拉锯战中,铜价或将在81000-88950元/吨区间反复试探,直至新的平衡点出现。

铜价的“水深火热”,既是宏观风险的缩影,也是供需矛盾的写照。在这场“生死线”上的博弈中,唯有看懂政策动向、供需信号与市场情绪的“三重奏”,才能把握住铜价波动的“主旋律”。毕竟,在金属市场的“惊涛骇浪”中,8万2关口不仅是价格的防线,更是多空双方的“心理战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价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