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竞赛的背景下,锡已成为关键战略性金属。近期锡价强势拉升,创下阶段性新高。但进入本周首个交易日锡价突然骤降,据长江有色金属网,2025年10月13日长江现货数据显示,1#锡价格为282,000-284,000元/吨,均价283,000元/吨,较前一日下跌5,750元/吨。具体分析如下:
宏观面影响因素
贸易摩擦升级:美方拟对中国商品全面征收100%关税,引发市场对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担忧,导致美股暴跌,标普500指数收跌近3%,纳指跌超3%,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资金撤离大宗商品市场,锡价承压。
政策不确定性:美国政府“摆停”事件引发信任危机,原定于10月15日发布的美国9月CPI报告推迟至10月24日,市场对美联储政策预期模糊,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
供应端现状
全球供应偏紧,东南亚产区复产进度缓慢,实际产出效率低;印尼整顿非法采矿,小型矿场供应受限。国内供应压力,国内滇赣等地冶炼企业因原料保障不足,精炼锡产量同比下滑,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供应端整体承压。
需求端现状
传统需求平淡,消费电子、家电等领域需求疲软,下游采购谨慎,高价抑制实际消费。新兴领域增长显著,AI服务器因芯片焊点增多与电路板层数增加,单机耗锡量大幅提升;电动汽车、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对锡的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支撑锡价的重要力量。
产业链上下游现状
上游资源集中:全球锡资源呈现“三极垄断”(中国、印尼、缅甸占比超50%),缅甸供应收缩导致中国锡精矿进口量下降,冶炼企业被迫寻求非洲、南美等替代来源,但新矿品位低、成本高,短期难补缺口。
中游冶炼承压:国内精炼锡产量同比微降,加工费低迷压缩冶炼利润,头部企业面临原料供应增量有限的挑战。
下游需求结构性升级:光伏领域2025年全球用锡量激增;AI算力革命推动芯片封装环节年耗锡量超2万吨;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锡量从1.2kg提升至2.8kg,2025年全球需求达3.5万吨。
短期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来看,尽管供应端偏紧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宏观不确定性及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避险情绪占据主导,预计短期内锡价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需密切关注贸易谈判进展、美国CPI数据及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情况。若贸易摩擦缓和或国内需求释放,价格可能企稳反弹;反之,若宏观风险持续发酵,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