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99.5%)报价区间回升至72,200-74,700元/吨,均价73,4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99.2%)报价区间70,600-72,500元/吨,均价71,550元/吨。
供给端:产能加速出清,头部企业主导市场
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后,产能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头部企业依托资源自供与技术优势,产能利用率恢复至80%以上,而中小厂商受成本压力及环保政策影响,开工率不足40%,部分高成本产能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较两年前提高10个百分点。新建项目审批趋严,环保与能耗标准提升进一步限制低效产能扩张,市场供给端呈现“优质产能集中释放”特征。
需求端:新能源双轮驱动,储能成增长新引擎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构成需求核心动力。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动力电池装机量保持30%以上增速,单车碳酸锂用量因电池技术升级稳中有升。海外市场加速电动化转型,欧美车企加速布局磷酸铁锂电池,带动出口需求增长。储能领域需求爆发式增长,新型储能装机量同比激增100%以上,单GWh储能电池消耗碳酸锂量推动需求占比提升至25%。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扩大,但单体容量提升抵消单耗下降影响,需求韧性显著增强。
产业链库存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冶炼厂库存降至安全线以下,下游企业补库意愿增强。现货市场流通货源偏紧,价格企稳带动电解液、正极材料等环节成本预期修复。期货市场持仓量环比增长,资金对行业复苏配置需求升温,反映市场对供需改善的乐观预期。
政策层面,《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与《矿产资源法》实施形成组合拳,严控低效产能与违规开采。环保政策趋严倒逼企业技术升级,新建项目需配套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全球锂资源布局加速,国内企业海外锂矿投资增长40%,应对主产国出口管制风险。宏观环境方面,全球绿色转型加速推动锂需求长期增长,但短期需警惕库存压力与资本博弈带来的价格波动。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高镍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迭代推动锂需求结构升级。行业产能出清接近尾声,头部企业凭借资源与技术优势进入盈利修复期。中长期看,钠电池技术突破或带来结构性替代,但新能源需求扩张仍将主导锂市场增长。企业需通过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构建成本优势,行业进入技术为王、质量优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