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丰田汽车与住友金属矿业共同宣布,将联合推进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研发,并计划于2027-2028年推出搭载该技术的纯电动车型。这一动向标志着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正式迈入商业化前夜,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突破材料瓶颈,量产进程加速
长期以来,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受制于正极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依托住友金属矿业在粉末合成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双方成功开发出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可在2000次充放电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为实现量产扫除关键障碍。
从性能来看,该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较当前主流锂电池显著提升,车辆续航有望达1200公里;同时,固态电解质彻底消除自燃风险,并可实现15年超长使用寿命。
稀有金属构建核心壁垒,材料体系重塑供应链
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壁垒和资源依赖性:
正极采用高镍三元材料,并通过添加稀土元素镧提升热稳定性与导电性能;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Li₆PS₅Cl为基础,掺杂稀有金属锗使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液水平;
负极方面,硅基材料结合锂铟合金缓冲层,有效抑制体积膨胀,延长循环寿命。
铟、锗等稀有金属成为关键材料,其资源分布和供应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未来产能扩张。
产业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技术日趋成熟,全固态电池仍面临界面阻抗、成本控制和稀有金属供应等多重挑战。目前其成本约为传统锂电池的三倍,如何通过工艺优化和规模化降本成为普及的关键。与此同时,上游稀有金属、专用设备,以及下游高附加值应用场景(如电动飞行器、长时储能等)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结语
丰田与住友的合作标志着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新阶段。随着量产时间点的临近,全球多家企业正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电池技术的创新有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