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情:

——10月27日长江现货价格动态:
1#铜价报88340元/吨,涨1830元;升水为90元/吨,跌30元;A00铝锭报21160元/吨,涨40元;贴水报40元;0#锌报22230元/吨,涨20元;1#锌报22130元/吨,涨20元;1#铅锭报17400元/吨,涨50元;1#镍报123650元/吨,涨600元;1#锡报283750元/吨,涨1250元;
近期有色金属市场呈现"宏观暖风拂面,基本面暗流涌动"的复杂格局。美国CPI数据"双低"、美联储降息概率飙升至98.5%,叠加中美在韩会晤释放贸易缓和信号,宏观乐观情绪推升金属整体估值。但细究各品种表现,供需矛盾差异显著,铜铝领涨背后藏隐忧,锌镍博弈暗藏分化玄机。
铜市:供应危机催生逼仓风险
近期铜市成为有色金属板块“最亮星”:伦敦期铜周五飙至10969美元,直逼11000美元十六个月高位,周线三连阳背后是“贸易缓和+供应短缺”双引擎驱动。国内沪期铜周一早盘高歌猛进,截至10:15分休盘最高位触及88620元/吨,已突破10月10日的高位88090元/吨,目前势不可挡,继续猛飙。
印尼Grasberg矿区事故停产、LME库存骤降至13.6万吨(创7月末新低)与沪铜库存10.4万吨低位形成“三重支撑”,但更令市场警惕的是——伦沪套利盘正面临“空伦铜、多沪铜”的逼仓风险,中国冶炼厂或因现货短缺陷入困境。
供应端“危机四伏”:ICSG将2025年矿铜供应增速由2.3%骤然下调至1.4%,花旗、瑞银更预警“零增长”可能,叠加海外挤仓预期,铜市供需缺口呈扩大趋势。需求端虽受高铜价抑制,但中国及全球铜需求韧性仍存,推动期价持续上行。
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概率飙升至98.5%、中美韩APEC峰会释放贸易缓和信号,为铜价提供“双重利好”。但需警惕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带来的情绪波动——若释放超预期利好,铜价或冲高;若谈判遇阻,则需防范获利盘回吐风险。
本轮铜价上涨非“无本之木”:供应危机是核心推手,宏观情绪是催化剂。投资者需紧盯LME库存变化、沪伦比价走势及中美会晤实质进展,在“逼仓警报”与“需求验证”的博弈中把握铜价脉搏。
铝市:供应扰动叠加贸易改善
沪铝阶段性偏强背后,是海外供应端接连受挫:South32莫桑比克铝厂停产余波未平,冰岛Grundartangi厂又因设备故障减产。国内三地铝锭库存微降、铝棒库存偏稳,但高铝价已抑制下游需求释放——铝棒加工费持续下滑即是明证。技术面看,美元指数在98.714-99.139区间震荡,反映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整的犹豫心态,铝价上行空间受双重压制。
锌市:挤仓预期与需求疲软博弈
LME0-3现货升水飙至300美元创21年新高,沪伦比价加速回落强化锌锭出口预期。但需求端呈现"冰火两重天":护栏、光伏支架订单好转,而镀锌管、箱包拉链等订单偏弱。更关键的是,国内锌市需求复苏滞后于供应收缩,精炼锌供应提升空间受限。技术面显示,伦锌虽收涨但冲高动能不足,短期或维持窄幅整理。
铅锡镍:结构性矛盾凸显
铅市呈现"供应结构性紧张"特征:原生铅开工率高位运行,但再生铅受废电瓶供应制约复产缓慢。需求端电动自行车电池表现尚可,汽车起动电池却受海外关税压制。锡市则步入"紧平衡"新阶段,印尼、缅甸矿产瓶颈难解,光伏、新能源汽车需求成为新引擎。镍市则陷入"多空交织":菲律宾雨季将至引发原料担忧,但精炼镍库存累积压制价格,不锈钢排产高企却遇终端需求疲软。
后市展望:宏观与基本面共振
当前金属市场核心逻辑仍是"宏观预期与基本面现实的博弈"。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中美贸易缓和预期为风险资产提供支撑,但各品种供需矛盾差异显著。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本周四中美元首会晤的实质进展,以及各品种库存变化、加工费走势等微观信号。在"超级央行周"背景下,建议采取"铜铝多头配置+锌镍波段操作"的策略,同时警惕高库存品种的下行风险。
本轮金属行情绝非"单边上涨",而是充满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唯有穿透数据迷雾,把握各品种核心矛盾,方能在市场波动中捕捉真正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分析基于公开市场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