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税墙”万重何所惧?锂电征途有“新舟”​

​​“税墙”万重何所惧?锂电征途有“新舟”​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随着2025年11月8日中国对锂电池技术出口管制措施正式生效,一场关乎全球新能源格局的博弈进入新阶段。重量能量密度≥300 Wh/kg的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关键制造设备被纳入管制范围。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锂电池产品施加的叠加关税超过130%,形成一道罕见的“税墙”。

随着2025年11月8日中国对锂电池技术出口管制措施正式生效,一场关乎全球新能源格局的博弈进入新阶段。重量能量密度≥300 Wh/kg的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关键制造设备被纳入管制范围。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锂电池产品施加的叠加关税超过130%,形成一道罕见的“税墙”。

出口管制战略逻辑
中国此次出口管制清单呈现出明显的精准打击特征。管制并非简单禁止出口,而是聚焦尖端技术产品,涵盖从材料到设备的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能量密度≥300 Wh/kg的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的尖端产品,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和克容量门槛,恰恰是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领域。
这种管制策略不同于传统的关税壁垒,它更侧重于技术保护与价值锁定。通过控制高端技术外流,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可以保持一定的技术代差优势。
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各国对高端锂电池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而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优势,在技术输出方面掌握了重要筹码。

高关税下的市场重构
美国针对中国锂电池产品的叠加关税机制构成了一套复杂的贸易壁垒体系。现有10%对等关税和20%芬太尼关税,与新关税叠加后,总加征税率突破130%,极大改变了中美锂电池贸易的经济性。这种税率水平在全球贸易史上也属罕见,基本上阻断了中国锂电池产品直接出口美国的通路。面对如此高的贸易成本,市场力量开始驱动供应链重构。一些企业可能采取“曲线救国”策略,通过第三方国家设厂组装的方式间接进入美国市场。但更根本性的变化是,美国本土电池制造能力建设将获得强力助推。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双方都不愿在供应链上过度依赖对方。

技术竞争新态势
出口管制与高关税相互叠加,正在改变全球锂电池行业的技术竞争逻辑。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倒逼企业向产业链更高端攀升。
在直接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中国电池企业可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领域。同时,企业会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技术标准的输出,而不仅仅是产品出口。对美国市场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高端电池产品供应紧张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从长期看,这种外部压力也可能加速美国本土电池产业链的形成与技术突破。全球锂电池产业可能逐渐形成两套技术体系和供应链网络,分别以中美为核心。这种技术路径的分化,将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全球锂电池产业的“技术割据”时代可能正在到来。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战略,不少头部企业加大了在欧洲、东南亚等第三方市场的布局,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以应对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
贸易壁垒在短期内可能造成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才是决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中国锂电池产业能否在“税墙”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将取决于其创新能力与战略眼光。未来几年,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逐步商业化,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还将迎来更大变局。在这场变革中,技术领先将比成本优势更具决定性意义。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