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六氟磷酸锂现货均价报110,000元/吨,单日上涨4,500元/吨。
供给端:产能出清与扩产谨慎形成硬约束
经过两年多的价格下行周期,行业产能已深度出清,中小厂商因长期亏损大规模退出市场。当前主流企业产能满负荷运行,开工率回升至历史高位,但受制于新产能建设周期长、技术工艺门槛高,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供给增量。库存持续低位运行,市场呈现“硬缺口”特征,部分散单成交价已突破行业预期上限。
需求端:储能与动力电池双轮驱动爆发
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提升与储能装机规模激增构成核心增长引擎。政策层面明确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增长目标,直接拉动动力电池需求;新型储能装机增速维持高位,推动电解液需求激增,进而带动六氟磷酸锂采购量大幅提升。单季度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幅超60%,成为需求增长新支点。
市场博弈:长协模式重构与价格传导分化
下游电池厂商为保障供应,普遍采用锁单保供策略,长协合同占比显著提升,定价机制转向动态调整。现货市场则呈现抢货潮,散单成交价与长协价价差扩大,反映市场对短期供需矛盾的担忧。期货市场技术面呈现加速上行趋势,反映市场对中长期供需缺口的提前定价。
政策端:环保限产加码与出口管制升级
环保政策趋严推高行业准入门槛,废水排放标准收紧直接增加中小厂商合规成本。出口限制措施实施后,低端产品出口受限,倒逼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国际碳成本机制的实施,进一步凸显具备清洁生产工艺企业的竞争优势。
宏观层面:全球能源革命加速产业重构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储能装机增速维持高位,驱动六氟磷酸锂需求持续放量。主要经济体清洁能源补贴政策加码,刺激中国高端产品出口;新兴市场因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储能需求增速显著,但本地冶炼产能不足,为中国企业创造窗口期。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增强工业金属金融属性,投机资金持仓量激增加剧短期波动。
后市展望:理性增长与技术壁垒成关键
预计四季度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供需缺口支撑价格中枢上移,但价格波动幅度将趋于理性。长期看,液态六氟磷酸锂、新型电解质材料等技术商业化将重塑行业格局,具备工艺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抢占更高市场份额。建议关注原料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固态电池技术对传统电解液的潜在替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