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锂、钴、镍之后,谁将是下一个稀缺资源?

锂、钴、镍之后,谁将是下一个稀缺资源?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锂电池赛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并非整车厂,更非电池厂,而是隐藏在电芯内部的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这场围绕“万亿赛道”的无声战争,正悄然决定着新能源革命的进程与边界。

锂电池赛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并非整车厂,更非电池厂,而是隐藏在电芯内部的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这场围绕“万亿赛道”的无声战争,正悄然决定着新能源革命的进程与边界。
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解析
正极材料:电池的“能量心脏”
磷酸铁锂(LFP):以高安全性和低成本优势,主导储能、商用电动车等市场,但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
三元材料(NCM/NCA):凭借高能量密度成为高端电动车首选,但依赖稀有金属、成本敏感,技术向高镍低钴方向迭代。
磷酸锰铁锂(LMFP):能量密度较LFP提升约15%,兼顾安全与性能,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下一代技术突破口。
负极材料:储能效率的关键战场
人造石墨:占市场主导地位(85%+),工艺成熟、成本可控,但容量提升空间有限。
硅基负极:理论容量为石墨10倍,有望突破能量密度瓶颈,但体积膨胀问题仍待解决,预锂化、纳米复合技术加速产业化落地。
电解液:电池的“血液系统”
锂盐技术升级:六氟磷酸锂为当前主流,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型锂盐适配高电压、高镍体系,成为研发重点。
添加剂功能化: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等精准开发,提升电池寿命与安全性。
隔膜:高性能电池的“安全防线”
湿法隔膜:孔径均匀、强度高,占据高端动力电池市场主流,涂覆技术进一步强化耐热性和界面稳定性。
干法隔膜:成本优势明显,在储能、低端电动车领域仍具需求,但市场份额受湿法产品挤压。
需求爆发与产能过剩并存,供应链韧性成生存关键
当前材料环节已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价格战激烈,而高端湿法涂覆隔膜、新型锂盐等仍依赖进口。企业一方面通过绑定锂矿资源稳定供应(如赣锋锂业海外布局),另一方面加速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替代技术研发,以规避锂价波动风险。
回收产业崛起,绿色闭环重塑价值链
随着首批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锂电回收赛道迎来爆发。格林美、邦普等企业通过精准拆解技术,实现锂、钴、镍金属回收率超95%,有效缓解资源约束。欧盟《新电池法》等政策强制要求再生材料比例,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从“资源-废弃”向“资源-再生”闭环转型。
未来格局:
短期看,材料企业需在技术迭代(如半固态电池适配材料)、成本控制(石墨负极连续石墨化工艺)间寻找平衡;长期需构建“资源+技术+回收”三维竞争力。具有一体化布局能力的企业(如贝特瑞从石墨到硅基全产业链)将更具抗风险能力,而专注细分创新的“隐形冠军”同样存在突围机会。

结语:
锂电池材料行业已从“普惠式增长”进入“分化竞争时代”。未来5年,技术领先性、海外产能落地效率与碳足迹管理能力,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绿色能源浪潮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关键变量。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