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4月以来,A股市场在政策托底、经济修复与全球资本再平衡的共振下,开启了一轮持续四个月的趋势性行情。尽管期间经历中美关税摩擦升级、市场情绪波动等扰动,但核心指数仍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上证指数4月仅微跌1.7%,创业板指在经历深跌后逐步修复,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在1.2万亿级别。机构普遍认为,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居民资金入场及外资增配需求升温,A股流动性增量趋势有望延续,而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港股互联网龙头、英伟达产业链、新能源等产业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市场流动性增量呈现多维度共振特征。居民储蓄“搬家”效应显著,2025年上半年新增存款同比减少15%,部分资金通过公募基金、ETF等渠道加速流入权益市场,A股ETF规模年内增长超2000亿元,科创50、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产品最受青睐。与此同时,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持续增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达101亿美元,5-6月单月增持规模突破188亿美元。瑞银数据显示,外资持有A股资产总规模为2.9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3.4%,相较于MSCI中国指数17%的权重,配置空间依然显著。高盛测算,若美元指数下跌10%,新兴市场股市平均回报率将提升9个百分点,A股作为估值洼地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
在产业层面,全球竞争力成为资金布局的核心逻辑。创新药领域,2024年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额达8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企业通过“中美双报”策略加速全球化布局,其核心产品海外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超50%。港股互联网龙头受益于政策松绑与盈利改善,腾讯、美团等企业2025年Q1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即时零售市占率突破40%,外资通过中概互联网ETF(KWEB)等工具持续加仓。英伟达产业链则受益于全球算力需求爆发,沪电股份、中际旭创等企业在AI服务器PCB、光模块领域占据关键份额,工业富联作为英伟达服务器核心代工厂,订单量激增推动业绩增长超30%。新能源领域,隆基绿能HJT电池效率突破26.8%,宁德时代钠电池量产成本下降30%,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加速渗透欧美市场,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构筑护城河。
市场结构呈现“慢牛”特征,上证指数年内最大单日跌幅仅为1.18%,杠杆资金与居民储蓄形成正向循环。8月14日A股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两日突破2万亿元,创近十年首现,杠杆资金占市值比例稳定在8.5%,市场波动率显著低于2015年水平。政策层面,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分红手续费减半、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优化市场生态,国泰海通证券指出,政策与资金托底、新动能显现共同构筑市场健康上涨基础。中信证券测算,当前市场赚钱效应指标已突破历史高点,资金入市节奏有望延续,建议关注创新药、资源、通信等产业趋势明确的方向,同时把握高股息资产防御属性。
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为A股提供持续动能。随着全球资本再平衡完成,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历史经验表明,五年规划交替期往往伴随牛市主升浪,2025-2026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政策红利释放与基本面修复共振,或推动上证指数挑战4000点。投资者需关注三大主线:一是政策受益的科技新质生产力领域,包括AI算力、机器人、量子计算等;二是具备全球定价权的先进制造与新能源产业链;三是高股息央国企提供的稳定收益“安全垫”。在流动性宽松与盈利改善的双轮驱动下,A股有望延续结构性牛市,为全球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