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豫光金铅一场资本操作,把自身推向舆论漩涡。公司前一日刚通过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4亿元的“补血”计划,次日却又以“维护股东利益”为由终止,引发投资者"过家家"的质疑。
此次定增发行价较公告日收盘价折让高达24%,恰好触发要约收购红线,而公司此前刚于2024年通过可转债融资7.1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被大幅削减。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操作折射出的,不仅是企业融资策略的草率,更暴露出有色金属行业在高负债与现金流管理上的深层困境。
从财务数据看,豫光金铅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33亿元,与净利润同比增长35.38%形成诡异反差,账面14.44亿元货币资金难掩短期偿债压力。
截至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1.0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高杠杆+现金流缺口"的组合,恰是近年铅锌冶炼企业扩张后遗症的缩影——环保技改投入攀升、能源成本刚性上涨、副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多重压力下企业被迫依赖债务滚续。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激烈,豫光金铅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单日放量下跌7.2%,创下近半年最大跌幅。投资者对企业治理能力深度担忧:控股股东以6.74元/股的低价包揽定增,较市价折让超两成,既涉嫌利益输送,又暴露出对股价的消极预期。更耐人寻味的是,公司在2024年通过可转债融资时,曾将补充流动资金预算从4.38亿元腰斩至2.12亿元,如今故伎重施再度启动股权融资,资金管理能力备受质疑。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铅冶炼行业平均ROE仅维持在5%-8%区间,若企业不能有效提升盈利质量,单纯依赖资本运作终将难以为继。
事件引发有色金属行业融资生态反思。在新能源革命浪潮下,铅酸电池需求萎缩与再生铅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使得传统铅企转型迫在眉睫。但转型所需的巨额资本开支与传统业务造血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类似豫光金铅的"融资—扩产—偿债"循环屡见不鲜。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铅冶炼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18%,资本对传统铅锌赛道态度谨慎。值得关注的是,工信部近期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重点支持再生铅循环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这或许为行业突围指明方向。但对于豫光金铅而言,如何在资本市场重建信任,将是其转型路上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
【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