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进口关键矿产及其衍生产品展开国家安全调查。此举被外界普遍视为加征关税的前奏,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争端,尤其是针对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此次调查涵盖钴、镍及17种稀土元素,同时新增铀等其他联邦官员认为必要的矿产。特朗普在行政令中强调,美国对进口关键矿物的依赖已对国家防御能力、经济稳定和供应链韧性构成“潜在威胁”。数据显示,美国当前仅有一座镍矿且无冶炼能力,钴矿精炼设施完全空缺,锂矿加工量极少,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精炼及加工技术中占据压倒性优势。例如,2023年中国控制全球约90%的精炼稀土供应,并掌握稀土磁体等核心技术的生产链。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朗普政府继3月对铜、木材行业启动232调查后,又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扩大贸易保护措施。若商务部长最终认定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特朗普可据此对相关产品加征关税,替代此前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此举或令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尤其波及依赖中国稀土的高科技企业,包括某国防承包商和某电动汽车制造商。
中国作为反制措施,已在近期升级对关键矿物出口的限制,涉及多种稀土及磁体产品。美国智库“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指出,中方举措意在警示美国:中国有能力通过供应链优势对美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美国国防部官员更称,中方行动是“预警性措施”,未来可能进一步采取配额限制或全面禁运。
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国内矿产开发计划缓解依赖,但现实困境凸显。例如,美国唯一稀土矿企业开采的矿石需运往中国加工,本土冶炼厂和精炼技术长期滞后。行业分析认为,美国若强行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需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且面临环保、劳动力成本和技术专利壁垒。与此同时,欧盟、日本等盟友同样高度依赖中国关键矿产,美国单边行动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连锁反应。
此次调查预计耗时270天,最终结果或于2026年初公布。然而,美国国会近期发布的《关键矿物供应链报告》已提前预警:若无法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回收体系建设和国际合作,美国将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长期依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