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在越南投资的光伏企业实施反补贴关税调整,部分企业综合税率或突破 360%,引发国际光伏产业链深度调整。此次关税升级源于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通过东南亚国家规避贸易壁垒的长期调查,标志着中美光伏贸易摩擦进入新阶段。
差异化税率加速企业战略分化
根据美方初步裁定,不同企业的反补贴税率存在显著差异。天合光能泰国工厂因供应链本地化程度高,获得 0.14% 的最低税率;晶澳科技越南工厂和晶科能源马来西亚工厂分别被征收 2.85% 和 3.47% 的税率。而部分越南工厂因被认定接受跨境补贴,反补贴税率高达 292.61%。叠加反倾销税初裁结果,部分企业综合税率已超 360%。这一差异化税率体系促使中国光伏企业加速调整海外布局策略,部分产能开始向印尼、中东等新兴市场转移。
供应链重构倒逼产业升级
美国此次行动旨在切断中国光伏产业通过东南亚迂回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径。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国从东南亚进口的光伏组件占总量的 84%,此次关税调整将直接影响约 20GW 的产能输出。为应对政策风险,中国光伏企业加快推进供应链本土化建设,部分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硅片、玻璃等核心材料生产,并尝试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降低政策风险。例如,天合光能通过资产置换方式调整美国产能布局,既保障市场份额又降低地缘风险。
多极化市场布局成为破局关键
面对美国市场不确定性,中国光伏企业正加速开拓多元化市场。欧盟、中东等地区的光伏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 年上半年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 26.8%。同时,企业加快在中东、非洲等地的产能布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已在沙特、阿曼等地启动大型光伏项目。此外,部分企业尝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高关税环境下的成本压力。
目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仍需就产业损害作出最终认定,预计最终税率可能进一步调整。这场贸易博弈不仅考验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布局智慧,也将推动全球新能源供应链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重构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洗牌与升级机遇。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