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远钴业(301219.SZ)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引发市场热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61亿元,同比下滑3.59%;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14.27%;扣非净利润1.14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19.05%。在新能源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折射出钴业龙头的转型阵痛与战略突围。
一、财务指标呈现结构性分化:成本控制与费用激增博弈
毛利率逆势上扬8.24%的秘密
尽管营收规模收缩,但公司通过精细化成本控制实现毛利率20.75%,同比提升8.24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刚果子公司低品位矿石处理技术的突破,以及锂电池回收业务金属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2024年投产的赣州2万吨钴盐产线完成工艺优化,单位能耗较行业均值低15%,叠加镍、钴原材料价格下行周期,形成成本优势护城河。
三费激增202%吞噬利润空间
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合计达9103.78万元,占营收比例6.23%,同比激增202.27%。其中管理费用暴增主因刚果(金)3万吨铜钴冶炼厂项目前期筹备开支,包括国际物流、法务咨询等费用;研发费用同比激增30.61%,投向固态电池前驱体等前沿领域。现金流承压迹象显现,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6元,虽同比改善19.61%,但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9.89%至3.97亿元,周转天数延长至27天。
二、战略转型阵痛期:从价格战到技术战
产能布局重构全球版图
公司斥资9.8亿元的刚果(金)科卢维齐湿法冶炼厂项目进入设备采购阶段,通过与SAWA集团的深度绑定,锁定当地70%中低品位钴矿资源。项目建成后,钴原料自给率将从45%提升至65%,预计2026年贡献3万吨铜、2000吨钴产能,内部收益率达35.01%。但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刚果(金)2月实施的钴出口禁令虽未影响当期生产,但项目设备需从中国采购运输,物流周期延长风险需警惕。
技术储备构筑第二曲线
研发端持续加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完成中试线验证,高镍单晶材料突破220mAh/g比容量,获宁德时代技术认证。循环经济板块表现亮眼,3万吨废旧电池处理线满产运行,锂回收率提升至92%,对冲原生资源价格波动风险。合同负债同比暴增3144%至1.1亿元,预示特斯拉4680电池用高镍前驱体订单进入交付周期。
三、市场分歧与估值重构
机构对短期业绩承压与长期价值产生分歧:
看空逻辑:
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达657%,若刚果项目补贴退坡将冲击利润稳定性;存货周转率同比下降26%至0.44次,高价库存减值风险积聚。
看多逻辑:
北向资金逆势增持37%,技术壁垒构筑的α属性(固态电池材料专利23项)与β行情(LME钴价触底反弹16%)形成双击。当前PE(TTM)15倍,较行业均值折价40%,中信证券给予14.5元目标价,隐含23%上涨空间。
四、行业变局下的生存法则
刚果(金)暂停钴出口四个月的政策冲击波仍在发酵,行业洗牌加速。公司通过"资源+回收"双轨制建立安全库存,钴原料储备可支撑6个月正常生产,同时与贸易商签订弹性采购协议,加工费锁定比例提升至60%。但需警惕两大风险:印尼镍钴项目集中投产带来的价格压制,以及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对三元材料的替代效应。
(综合企业公告及行业分析,数据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