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声的产业变局正在锂电池隔膜领域上演。2025年一季度,当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延续净利润双位数增长时,上游隔膜企业却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恩捷股份预计全年亏损超5亿元,星源材质前三季度利润腰斩,头部企业的财务报表揭开了这个百亿级市场的残酷现实——根据中国塑协电池薄膜专委会最新报告,2024年干法隔膜产能利用率跌破60%警戒线,市场价格较三年前暴跌50%,部分产品成交价已逼近0.4元/平方米的生存红线。
这场价格寒冬的背后,是行业非理性扩张的必然代价。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隔膜总产能突破300亿平方米,远超当年227.5亿平方米的实际需求。产能严重过剩的干法隔膜领域,企业为消化库存不惜以低于成本价抛售,形成"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某头部企业高管透露,当前价格体系下,全行业干法隔膜单平方米亏损约0.05-0.08元,若计入设备折旧和财务成本,实际亏损面更大。这种饮鸩止渴的竞争模式,最终倒逼中国塑协在2025年初发布行业健康发展倡议,试图遏制无序价格战。
市场机制正在发挥残酷的洗牌作用。2024年行业TOP10企业出货门槛提升至4亿平方米,较上年提高33%,市场份额加速向掌握湿法工艺的头部企业集中。值得关注的是,在干法隔膜全行业亏损背景下,部分企业开始寻求技术突围。某上市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其开发的12μm超薄干法隔膜已通过针刺测试,能量密度提升15%的同时,生产成本较传统产品下降20%。这种技术迭代正在重构行业价值体系——当价格战触及成本底线时,材料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产业周期拐点或已悄然临近。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预期,正刺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启动新一轮扩产计划。头部隔膜企业订单回暖信号明显,恩捷股份3月排产环比增长18%,星源材质湿法产线开工率回升至85%。更为积极的变化来自价格体系,经历连续12个月下跌后,3月干法隔膜市场出现首轮提价潮,部分企业报价较年初回升超20%。这种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印证了EVTank在《全球锂电产业发展白皮书》中的预判:当产能出清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行业将进入"剩者为王"的新阶段。
在这场行业变革中,真正的赢家或许正在实验室里诞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对隔膜材料提出革命性要求,头部企业已布局陶瓷涂覆、纳米纤维等前沿技术。某科技型隔膜企业开发的复合集流体技术,可将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4000次以上,这项创新使其在2025年一季度拿下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战略订单。这些迹象表明,当行业走出低价竞争的泥潭,技术溢价将成为重构市场格局的核心变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