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中国钛谷(宝鸡)国际钛产业博览会开幕倒计时1天,全球500余家产业链企业齐聚,而市场却在“高端突围”与“传统崩塌”的撕裂中狂飙突进。七二五所深海装备订单同比暴增1055%,TC4航空钛材产能被国际巨头抢订至2026年,而钛白粉内销价却跌至1.44万元/吨,部分企业吨亏损超1000元,广西、四川等地库存积压至20天周期,行业洗牌已成定局。
乌克兰钛矿断供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震荡持续发酵,月度5万吨缺口推动攀钢海绵钛产能跃居全球最大单体基地,其3.5万吨扩能项目达产率突破95%,但攀枝花钛精矿价格仍承压跌至2180元/吨,缅甸雨季加剧资源争夺,预计短期内价格或突破2400元/吨。与此同时,巴西蒂罗斯钛矿(14亿吨储量、钛品位12%)成为全球最大锐钛矿项目,国际资本加速涌入,中国钛企被迫在“资源自主”与“技术突围”间寻找平衡点。
军工与消费电子领域成为破局关键。七二五所4N5级高纯海绵钛(纯度99.995%)量产填补国内空白,支撑300吨级深海空间站建设,单项目钛材需求2200吨,其电子束冷床熔炼技术将加工余量压缩至5%,成本直降40%,深海耐压舱市占率突破90%。消费电子端,苹果、华为钛合金手机边框需求拉动0.65万吨增量,宁德时代锁定0.05mm超薄钛带年度协议,钛材在折叠屏铰链、氢能双极板的渗透率年内或突破25%。
传统产能过剩与政策倒逼形成致命绞杀。钛白粉内销价跌至1.44-1.51万元/吨,欧盟35%关税重压下,龙佰集团出口订单锐减,股价年内累计下跌14%,而中核钛白、鲁北化工等转向东南亚贴牌出口,非洲新能源市场成新战场。民用钛管库存环比增5%,建筑装饰市场开工率不足50%,中小厂商生存空间被极致压缩。
宝鸡钛博会或成行业分水岭。展会首日将发布《2024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披露航空级钛材国产化率已超85%,七二五所ZTi700SR高温钛合金(耐600℃)量产打破美俄垄断,而欧盟、美国35%关税倒逼企业加速3D打印钛粉(氧含量≤1200ppm)国产化,成本降至380元/公斤,航天、核能领域降本增效空间打开。这场全球钛业的“华山论剑”,将决定未来五年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是沉溺于低端价格战,还是押注深海、航空、医疗等万亿赛道,答案已呼之欲出。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