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持续提升,传统煤电正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通过指标升级、机制创新、政策支持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煤电向高效灵活调节型电源转型,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夯实基础。
三重升级目标锚定转型方向
该方案覆盖现役机组改造、新建机组标准提升及示范项目创新三大维度。现役机组需通过灵活性改造实现调峰能力跃升,部分机组热效率需突破45%;新建机组将执行更严格的能效环保标准,同步配备碳捕捉装置;示范项目则聚焦氢能耦合发电、生物质掺烧等前沿技术,探索零碳转型路径。
地方自主权激活实施动能
不同于以往“一刀切”政策,此次行动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各省能源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新能源消纳情况、电网调节需求,差异化制定机组改造时间表。东部地区可优先推进存量机组灵活性改造,西部新能源富集区则需重点布局调峰机组建设,形成“一地一策”的转型路线图。
政策组合拳破解转型难题
为调动企业积极性,政策工具箱全面开启:
→联营机制创新: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场站组建虚拟电厂,通过容量租赁、辅助服务收益共享实现风险对冲;
→市场激励强化:完善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机制,对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给予电价倾斜;
→融资渠道拓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煤电升级项目发行REITs,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转型窗口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三年是煤电转型的关键窗口期。一方面,新能源装机爆发式增长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煤电灵活改造需求迫切;另一方面,随着碳市场成熟度提升,低效机组面临淘汰风险,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
这场由政策驱动、市场牵引的煤电升级行动,不仅关乎传统能源的存亡转型,更将深刻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进程。当煤电从“压舱石”向“调节器”转变,中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或将迎来重要里程碑。
以上内容仅供参阅,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