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中矿业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释放关键信号:以“增储上产”为核心的战略蓝图正加速落地,铁矿与锂矿双轮驱动下的产业格局逐渐清晰。在这场被投资者称为“资源版图再校准”的会议中,公司管理层首次系统披露了湖南季祝山锂矿、四川加达锂矿及铁矿技改项目的推进细节,为市场勾勒出一条穿越周期波动的成长路径。
作为铁矿领域的隐形冠军,大中矿业正将传统业务的“现金牛”优势转化为新能源赛道的入场券。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8.43亿元,尽管受铁矿价格波动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34.17%至7.51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仍稳定在15.47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7.8%的健康区间。
这一财务韧性为锂矿项目注入强心剂——湖南季祝山锂矿长达7300米的采选连接隧道已完成97.62%掘进量,预计4月底贯通后将刷新国内锂矿基建速度纪录;四川加达锂矿首采区探转采手续进入冲刺阶段,年内有望实现副产原矿销售。
技术革新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引擎。在湖南季祝山矿区,大中矿业首创TBM盾构机掘进技术,相较传统工法缩短工期40%,并配套强磁预选工艺将锂云母精矿品位提升15%;四川加达矿区则同步推进重选回收多金属试验,试图破解高海拔矿山开发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自主研发的锂云母酸法提锂中试线已连续稳定运行三个月,锂渣环保处理与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98%和92%,这项技术突破或将改写云母提锂行业的成本曲线。
资本开支的精准投放折射出战略定力。2025年计划投入的23.6亿元中,62%流向锂电板块,其中湖南锂矿一期2万吨碳酸锂项目完成设备订货,四川矿区启动年产120万吨原矿的副产销售系统建设;铁矿板块则聚焦周油坊、重新集矿区的智能化改造,目标将铁精粉单位成本再压降8%至340元/吨以下。这种“以铁养锂、以锂促铁”的协同逻辑,在行业低谷期尤为凸显——当江西云母提锂企业因成本倒挂将开工率降至45%时,大中矿业凭借铁矿业务57.86%的毛利率持续输血锂电基建。
绿色基因的深度植入正在重塑产业竞争力。内蒙古和安徽基地23.6兆瓦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达2666.7万千瓦时,覆盖15%的生产用电;永磁电机替代计划每年可节约电费超4000万元,而新能源工程车辆占比提升至37%则让碳足迹缩减21%。这种“绿色溢价”在ESG投资浪潮中价值凸显,据悉已有两家国际主权基金将其纳入新能源资源股观察名单。
面对2025年碳酸锂6.5万-9万元/吨的价格波动区间预判,大中矿业选择逆周期布局。湖南2000万吨/年选矿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1000万吨生产线2026年投产后,配合自有矿山6.9亿吨铁矿、324万吨碳酸锂当量的资源储备,公司有望跻身锂云母提锂成本前三甲。正如董事长在业绩会尾声所言:“资源行业的竞争本质是‘成本耐力赛’,当我们用铁矿四十年的经验重做锂电,这场马拉松才刚过第一个补给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