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钨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1.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5%,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2亿元,同比微降4.41%。公司表示,利润总额波动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减少及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若剔除相关特殊因素,核心业务盈利水平实际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具体来看,厦门钨业三大主业在报告期内均实现增长。钨钼业务方面,高端刀具、光伏用钨丝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持续放量,带动硬质合金及切削工具销量提升,板块收入同比增长约9%。稀土业务中,磁性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等领域订单增加,稀土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4%,其中高性能钕铁硼产品占比超过60%。新能源材料业务则受益于钴酸锂正极材料在消费电子市场的稳固地位,以及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成功拓展新客户,板块收入同比增幅达18%。
利润端,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41%的主要原因包括:2024年上半年通过处置成都滕王阁地产、物业股权及金龙稀土冶炼分离业务确认投资收益1.92亿元,而2025年同期无此类一次性收益;此外,权属矿山公司洛阳豫鹭因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钨精矿补缴资源税0.63亿元,进一步压缩了短期利润空间。若剔除上述特殊因素,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8%,净利润同比增长7.70%,反映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
面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厦门钨业持续推进“强主业、提质量”战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重点布局超细晶硬质合金、低重稀土磁材等高附加值领域,通过技术驱动产品升级。同时,公司加强钨矿山资源掌控力,深化与新能源、半导体头部企业的合作,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并加速海外市场拓展,海外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35%,重点突破欧洲风电、东南亚消费电子市场,分散区域风险。
机构分析指出,全球能源转型为厦门钨业核心业务带来长期机遇。新能源汽车、风电装机量增长将拉动钕铁硼磁材需求,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20%;钴酸锂在5G、AI终端领域需求稳固,三元材料通过技术降本有望提升动力电池渗透率。公司表示,下半年将聚焦“控成本、优结构”,通过精细化运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并积极把握战略资源价格回暖机遇,力争全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