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烧测试成行业新标尺:千万元级投入验证安全底线
2025年8月,储能行业迎来安全技术验证的里程碑事件。远景储能、阿特斯、阳光电源、天合储能等至少11家头部企业相继完成大规模火烧测试,单次测试成本超千万元,引发市场对储能系统安全性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既折射出全球客户对储能产品安全性的严苛要求,也暴露出行业在快速扩张中面临的技术验证短板。
测试标准揭秘:超越常规的安全阈值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主流火烧测试参照UL 9540A标准,模拟电池舱在极端热失控场景下的表现。测试需持续数小时,监测火焰蔓延速度、有毒气体排放量及系统完整性等指标。远景储能近期公布的测试数据显示,其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在经历1200℃高温炙烤后,仍能实现"零爆炸、零蔓延",电芯热失控抑制率达98%。
二、海外需求倒逼技术升级:国内标准滞后引发争议
客户驱动:欧洲市场成安全认证主战场
欧洲能源巨头Enel、Fluence已明确将火烧测试报告纳入供应商准入清单,北美市场亦紧跟趋势。天合储能透露,其2025年新增订单中,60%的海外客户要求提供第三方测试证明,这一比例较2024年提升2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国内储能项目招标仍以电芯循环寿命、系统效率等传统指标为主,安全验证要求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行业隐忧:高门槛或抑制创新活力
尽管测试能快速筛选技术实力派,但单次超千万元的成本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某二线储能企业负责人坦言:"一套测试费用相当于我们全年研发预算的15%,若国内跟进强制标准,可能引发行业洗牌。"这种担忧在2025年储能白皮书调研中得到印证:仅32%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财务状况可支撑常态化安全测试。
三、技术路线分化:头部企业的差异化突围
液冷 vs 风冷:系统设计决定安全上限
在火烧测试中,液冷储能系统普遍表现出更优的热管理性能。阳光电源最新测试报告显示,其液冷方案可将电芯温差控制在3℃以内,相比风冷系统降低50%的热失控风险。但液冷技术的高成本(系统成本增加20%-30%)仍让部分客户犹豫,阿特斯因此推出"风冷+气凝胶"的折中方案,在成本与安全间寻求平衡。
电芯技术突破:300Ah+大容量电芯的双刃剑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测试的企业普遍采用300Ah以上大容量电芯。虽然单体能量密度提升可降低系统成本,但大电芯的热失控风险更高。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负责人指出:"300Ah电芯的产气量是280Ah的1.8倍,这对PACK级防火设计提出全新挑战。"这一矛盾促使企业加大在电芯材料改性、定向排气等技术领域的投入。
四、标准缺失下的行业博弈:建议分阶段推进认证体系
专家呼吁:建立三级安全认证机制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系统分会提出分阶段建议:
•基础认证(2026年前):强制开展针刺、过充等常规测试;
•进阶认证(2027-2028年):引入火烧、浸水等极端场景测试;
•高端认证(2029年后):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估体系。
这一方案既避免"一刀切"抬高行业门槛,又为技术迭代预留空间。远景储能CTO表示:"我们已在基础认证阶段投入超5亿元,分阶段实施能更好平衡研发节奏与市场需求。"
五、未来展望:安全与成本的永恒博弈
火烧测试的普及,标志着储能行业从"容量竞赛"转向"安全竞赛"。但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上升,最终需通过规模化生产消化。据预测,到2028年,具备火烧测试能力的企业可将系统成本降低至0.8元/Wh以下,较2025年下降15%。这场安全升级战,终将演变为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构建护城河,而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场景切入的多元竞争格局。
结语:在能源转型的洪流中,储能行业正经历从"能用"到"好用"的关键跨越。火烧测试的千万元级投入,既是企业技术实力的勋章,也是行业迈向成熟的必经阵痛。如何平衡安全标准与产业生态,将成为决定未来十年储能市场格局的核心命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