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 16 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 646250 元 / 吨,已连续 5 个交易日维持持平态势。2025 年以来钨价曾上演 “火箭式” 上涨,钨粉价格年初至今涨幅已超 107%。如今涨势突然 “踩刹车”,并非市场热度消退,而是多重力量形成的供需平衡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供应端:紧平衡格局未破,短期增量缓解焦虑
支撑钨价长期走强的供应紧约束并未消失。2025 年自然资源部将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 5.8 万吨,同比减少 4000 吨,降幅达 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下调 8% 和 6%,部分低产区指标甚至归零。作为全球钨产量占比 84.52% 的核心供应国,中国的开采收紧直接强化了资源稀缺性。同时,国内钨矿原矿平均品位从 2024 年的 0.42% 降至 0.28%,高品位黑钨矿近乎枯竭,开采成本攀升至 10 万元 / 吨以上,进一步限制了产能释放。
但短期来看,阶段性供应增量成为价格 “稳压器”。7 月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导致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 35%,而进入 9 月后,部分完成整改的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周产量较 8 月低谷回升约 150 吨。此外,格林美等循环经济企业的再生钨产能持续释放,其年回收钨资源达 5000 吨,占中国开采量的 8%,且再生钨成本比原生矿低 15%,有效补充了市场供应。供应端 “长期偏紧 + 短期回暖” 的组合,使得价格失去继续冲高的动力。
需求端:高端爆发与中低端疲软形成对冲
需求端的结构性分化是钨价持平的核心原因。军工与新能源两大高端领域的需求爆发仍在持续:2025 年 7 月国防科工局军工材料采购计划中,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 42%,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订单已排期至 2026 年;光伏领域更具爆发力,光伏钨丝在硅片切割中的渗透率从 2024 年的 20% 飙升至 40% 以上,单 GW 光伏组件需用钨丝约 8 吨,翔鹭钨业 300 亿米产能正满负荷运转。
但传统中低端需求的疲软形成了鲜明对冲。灯丝、普通切削刀具等领域需求持续低迷,虽然 1-5 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 21.5%,但 6 月后增速明显放缓,硬质合金刀具产量环比仅增长 12%,尚未恢复至年初水平。更关键的是,出口端的不确定性压制了需求预期:2025 年 2 月实施的钨相关物项出口管制虽未完全禁止出口,但审批流程延长导致海外订单交付延迟,欧洲市场虽仍有刚性需求,但采购节奏明显放缓。高端需求的增量被中低端市场的疲软抵消,形成了需求端的 “中性平衡”。
市场博弈:龙头稳价与库存调节定调短期走势
行业龙头的价格策略与市场库存状态共同锁定了短期价格。经历 8 月的快速上涨后,章源钨业、厦门钨业等龙头企业在 9 月初停止了调价动作,APT 长单报价稳定在 32.2 万元 / 吨左右,并未跟随此前的涨价节奏。这种稳价策略传递出明确信号:龙头企业既认可长期供需偏紧的基本面,又担忧过度涨价抑制下游接单意愿,因此选择 “稳价观望”。
库存层面的调节也起到了缓冲作用。8 月钨价暴涨期间,部分贸易商囤积了约 2000 吨钨粉库存,而进入 9 月后,随着价格趋稳,这些库存开始逐步释放,刚好填补了企业复产前的供应缺口。当前市场现货库存维持在 15 天左右,处于 “低库存但不缺货” 的状态,既没有引发抢货潮,也未出现库存积压,这种库存水平恰好支撑价格维持平稳。
从长期来看,钨价的支撑逻辑并未改变:开采配额持续收紧、环保成本不断上升的供应端约束,叠加军工、光伏、半导体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增长,仍会推动钨价中枢上移。但短期而言,供需两端的力量博弈进入均衡期,龙头企业的稳价策略与库存调节行为,共同造就了此次连续 5 日的价格持平。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这并非行情终结的信号,而是下一轮趋势启动前的 “蓄力期”。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