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钢铁新政撬动金属链:从产能调控到绿色升级的工业金属新赛道

钢铁新政撬动金属链:从产能调控到绿色升级的工业金属新赛道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通过产能产量精准调控、分级分类管理和绿色低碳转型三大抓手,正重塑中国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这一政策不仅指向钢铁产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将深度激活上下游工业金属产业链,催生新的需求增长极。

当钢铁行业按下“结构优化键”,哪些工业金属将迎来需求爆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通过产能产量精准调控、分级分类管理和绿色低碳转型三大抓手,正重塑中国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这一政策不仅指向钢铁产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将深度激活上下游工业金属产业链,催生新的需求增长极。

一、产能调控下的“减量增质”效应:特殊钢需求激增拉动合金金属

方案明确“严禁新增产能”,通过产能减量置换支持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及高端特钢项目。这意味着传统建筑用螺纹钢、线材等长材产能将持续收缩,而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高端制造业用高强度汽车钢、耐候钢、高温合金等特殊钢材需求将显著增长。例如,汽车轻量化趋势推动高强度钢板需求年增8%以上,直接拉动镍、铬、钼等合金金属的添加量;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温合金的需求增长,则将带动钴、铌等稀有金属的消耗。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高端特钢产量占比预计提升至35%,较2023年提高10个百分点,相关合金金属需求将同步扩张。

二、绿色低碳转型:再生金属与新能源金属的“双轮驱动”

方案强调“绿色低碳钢材认证”和“碳资产服务”,推动钢铁企业采用电炉短流程工艺(较传统高炉减少70%碳排放)。电炉钢占比提升将直接扩大废钢需求,间接带动再生铝、再生等再生金属的循环利用——每吨电炉钢消耗约1.1吨废钢,而废钢中常含有铜、铝、锌等有色金属杂质,需通过专业检测认证实现高效分选回收。同时,绿色钢材认证要求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如氢基还原铁工艺需配套稀土永磁材料提升能效,光伏/风电用钢需添加钒、钛增强耐腐蚀性,新能源电池用钢需镍、钴等金属强化性能。据测算,2025年钢铁行业再生金属使用量将较2023年增长40%,新能源金属需求增长25%。

三、产业链协同升级:铜铝锌等基础金属的“需求再分配”

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引发产业链需求再分配。建筑业用钢需求下降导致螺纹钢产量减少,但制造业升级带动板材、管材需求增长,间接提升铜铝等导电导热金属在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消耗。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机需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电池包铝壳需求增长推动铝材应用;5G基站建设带动铜箔、铝散热片需求;智能家居普及拉动锌合金压铸件增量。此外,方案提出“拓展建筑和交通领域应用”,推动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将进一步扩大钢材对混凝土中钢筋的替代,间接影响铁矿石、焦炭等上游原料需求,同时刺激铝镁合金在轻量化结构中的使用。

四、政策与市场的“双向赋能”:工业金属的估值重构

在政策引导下,钢铁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这一转型将重塑工业金属的估值逻辑。拥有高纯度、低杂质再生金属技术的企业,如再生铝龙头企业南山铝业、再生铜巨头江西铜业,将受益于绿色钢材认证带来的需求增量;掌握氢冶金、电炉炼钢核心技术的企业,如宝武集团、河钢集团,将通过技术输出带动稀土、锂等新能源金属的配套需求。同时,碳关税、绿色采购政策推动下,出口型钢铁企业需提升产品碳足迹,这将加速低品位铁矿淘汰,推动高品位铁矿及配套的锰、铬等合金金属价值重估。

结语:在“稳增长”与“绿色转型”中寻找金属新机遇

钢铁行业的稳增长方案,本质是通过产能调控、质量升级和绿色转型,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这一过程中,特殊钢、再生金属、新能源金属等细分领域将迎来结构性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具备技术壁垒的合金金属企业、掌握循环经济模式的再生金属企业,以及深度参与钢铁绿色转型的新能源金属供应商。当钢铁行业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启动键,工业金属的“新赛道”已然开启。

总结,在“双碳”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钢铁行业的每一次结构调整,都是工业金属价值重估的起点。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工信部政策文件、行业研报及企业案例撰写,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钢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