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铟现货均价报2570元/千克,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下跌10元/千克,报价区间2520-2620元/千克。
铟产业链在战略资源属性与市场供需失衡间,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政策调整与需求转型的关键窗口期。
供给端:产能稳定与成本支撑的拉锯
国内铟冶炼企业维持正常生产节奏,粗铟供应量未出现显著波动,但原料端锌冶炼产能的阶段性调整对精铟产出形成一定制约。尽管行业长期面临供大于求的压力,但部分厂商因成本倒挂而挺价惜售,短期内形成供应刚性。进口方面,缅甸等海外原料供应渠道受地缘政治影响波动加剧,但俄罗斯等国的补充供应部分抵消了缺口,市场整体原料库存仍能维持2-3个月生产需求。
需求端:传统领域收缩与新兴需求培育的角力
下游消费,面板行业因终端价格下探持续压降采购量,ITO靶材厂商订单量减少,补库意愿低迷;光伏领域虽存在技术升级潜力,但当前对铟的实际消耗量不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光通信领域需求初现曙光,1.6T光模块对磷化铟衬底的用量较800G产品提升,国内头部企业已启动小批量采购,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现货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凸显,华东地区仓库库存周转天数延长,部分贸易商为回笼资金以低于网价出货。9月铟成交量下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中国自2025年2月起实施的铟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影响国际市场,导致美国军工产业链面临原料短缺风险,但国内再生铟产能释放有限,短期供需失衡难以缓解。行业技术升级加速推进,6英寸磷化铟衬底良率突破,单位铟耗较传统工艺降低,长期或重塑需求结构。
当前铟价波动本质是战略稀缺性预期与市场过剩现实的博弈结果。短期看,成本支撑或限制价格下行空间,但需求端实质性突破仍需等待光通信领域放量。建议关注具备海外原料锁定能力及技术升级先发优势的企业,其有望在行业格局重构中占据主动。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