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单日狂飙19%!韩国电池股被两大“超级引擎”引爆,背后藏着什么趋势?

单日狂飙19%!韩国电池股被两大“超级引擎”引爆,背后藏着什么趋势?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近日,受电动汽车销售热潮及AI驱动储能电池需求激增提振,韩国电池材料板块大幅上涨,多只个股创阶段新高。

近日,受电动汽车销售热潮及AI驱动储能电池需求激增提振,韩国电池材料板块大幅上涨,多只个股创阶段新高。 

电池材料相关板块,Ecopro股价飙升19%,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亦为周三MSCI亚太指数中表现最亮眼个股;其子公司Ecopro BM跟涨7.6%,L&F收高6.2%,浦项制铁Future M上扬3.2%。板块整体表现显著跑赢大盘,反映市场对电池材料环节的乐观情绪升温。 

AI技术迭代推动储能电池系统能源需求爆发,凭借技术储备与客户优势,有望深度受益于这一趋势。除储能需求外,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稳步增长(尤其欧洲及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拉动电池材料订单,成为股价上涨的另一核心支撑。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韩国电池材料出口额同比增长28%,其中储能电池用正极材料、隔膜等产品增速超40%。头部企业如Ecopro已获多家国际储能集成商长期订单,浦项制铁Future M的高镍三元前驱体产能利用率维持90%以上,验证了下游需求的高景气度。 

随着AI算力需求扩张带动储能电池装机量提升,叠加电动汽车渗透率向50%冲刺,韩国电池材料企业有望延续盈利改善趋势。 

电池材料板块狂飙突进:解码新能源革命下的三大核心趋势 

趋势一:储能需求爆发重构产业逻辑

动力电池市场增速放缓的预期下,储能正成为电池材料需求的新引擎。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预计同比增长43%,其中美国大储8月新增装机同环比增长47%,欧洲户储去库完成后工商业储能需求激增。这种结构性变化推动电池材料向“大容量、长循环”方向升级,六氟磷酸锂(6F)等关键材料库存降至历史低位(仅1500吨),散单价格突破8万元/吨,加工费扩张直接增厚头部企业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储能电池对正极材料克容量要求提升至355mAh/g,推动高镍三元与磷酸锰铁锂技术路线加速渗透。 

趋势二: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重塑竞争格局

技术迭代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的60Ah车规级固态电芯已下线,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循环寿命达1000次,量产时间表较预期提前半年。设备端,干法电极、硫化物电解质等核心环节进入工程验证阶段,2025年下半年中试线密集落地,2026年或将开启GWh级装车测试。

趋势三: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区域博弈

地缘政治与碳关税政策正在重塑产业版图。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电池供应链碳足迹透明化,推动正极材料企业加速布局低碳工艺;美国《净零工业法案》则刺激本土产能建设,但短期内仍依赖中国关键材料进口。中国则通过《“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资源控制,2025年碳酸锂进口配额制管理导致价格波动加剧,江西云母提锂企业因环保核查复产受阻,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这种区域化供应链催生“近岸外包”趋势,东南亚电池材料产能建设提速,但技术壁垒仍使中国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市场启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当前板块上涨呈现显著分化:电解液、6F等涨价弹性品种受资金追捧,而铁锂材料因二线厂商亏损陷入价格战。机构测算显示,若储能需求增速维持30%以上,2026年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供需缺口将扩大至20万吨,具备技术迭代能力的头部企业估值有望修复至20倍PE。但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压制传统材料需求;二是欧美关税政策变动或导致出口订单转移。 

结语 
电池材料板块的狂欢本质上是新能源革命进入深水区的缩影。当储能需求从“补充角色”跃升为“主力军”,当技术路线从“单一迭代”转向“多维竞争”,行业的价值逻辑正在经历根本性重构。投资者需穿透短期波动,聚焦具备技术护城河与全球化供应链能力的企业,方能在产业变局中把握确定性机遇。 

【信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