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 日,国内钨市场再度上演强势拉升行情,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 7050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暴涨 30000 元。这一突破式上涨是供应端刚性收缩、新兴产业需求爆发与政策管控加码形成的共振效应,叠加龙头企业产能受限与市场惜售情绪,共同将 "工业牙齿" 的价值推向新高。
一、供应端:政策 + 资源双重锁死供给弹性
1. 开采配额与环保高压形成双重约束
国内钨矿供应的收缩态势已贯穿 2025 全年,自然资源部首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降至 5.8 万吨,同比降幅达 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进一步下调,黑龙江、湖北等低产区甚至未获指标。更关键的是,7 月初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持续发酵,多家中小矿山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整改,导致国内钨精矿开工率仅维持在 35% 的低位,周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200 吨。
资源禀赋恶化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国内黑钨矿资源日益枯竭,白钨矿开采面临品位仅 0.3%-0.5% 的困境,开采 1 吨钨精矿需处理 300-400 吨原矿,直接推动开采成本同比上升 40%,超产幅度从 2015 年的 54.9% 骤降至 2024 年的 11.4%。截至 10 月 29 日,国内钨精矿社会库存仅 2.1 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 35%,处于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库存对价格的缓冲作用基本消失。
2. 出口管制重塑全球供应格局
2025 年 2 月起实施的钨制品出口管制政策持续释放影响力,仲钨酸铵、氧化钨等 7 类物项需申请许可后方可出口,直接导致 1-8 月钨粉出口量同比减少 12.21%。这一政策在全球供应端引发连锁反应,欧洲 APT 价格已飙升至 29.15-30.74 万元 / 吨,较国内价格溢价达 22%,即便加价 30% 仍面临 "一货难求" 的局面。
海外产能补库能力严重不足加剧了全球紧缺。越南、葡萄牙等传统钨矿面临矿石品位下降与设备老旧的困境,刚果(金)等新矿项目虽计划 2026 年投产,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中国减产带来的缺口。美国推动的本土钨矿重启项目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供应,全球供应链 "去中国化" 受阻明显。
二、需求端:新兴产业爆发重构需求版图
1. 光伏 + 固态电池成最强增长引擎
光伏领域的技术替代浪潮正在重塑钨需求结构。钨丝凭借更细直径与更强耐磨性,逐步替代传统钢线用于硅片切割,渗透率从 2024 年的 20% 飙升至 2025 年的 60%,每 GW 光伏组件耗钨 8 吨,带动全球光伏用钨丝需求突破 4500 吨,同比增长 198%。行业龙头厦门钨业光伏钨丝月产能已达 5 亿米,收入同比激增 659%,但受原料限制产能利用率不足 70%,订单排期已至 2026 年上半年。
固态电池的突破为钨需求打开新空间。作为核心材料的钨酸锂 2025 年需求达 1.2 万吨,同比增幅高达 300%;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钨合金部件需求也同比增长 22%,双重增量让新能源领域成为钨消费增长最快的板块。
2. 军工 + 高端制造构筑需求护城河
军工需求的刚性增长为钨价提供稳定支撑。俄乌冲突推动穿甲弹等特种钨制品需求,欧盟启动 10 万吨战略储备招标,首批 3 万吨采购量占全球消费量的 15%。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 "黄金穹顶" 反导计划需钨 9000 吨,超过全球年产量,未来军工需求潜力巨大。
高端制造领域的需求多点开花。AI 服务器散热用钨铜材料需求较传统服务器暴增 250%,5nm 及以下制程芯片中 CVD 钨薄膜用量增加 40%,对 6N 级别高纯钨靶材需求激增;核聚变领域单座 500MW 聚变堆需钨 4231 吨,中钨高新已斩获 4.8 亿元 ITER 项目订单,2025 年该领域市场规模预计达 27 亿元。传统制造端同样回暖,9 月国内制造业 PMI 重返扩张区间,机床行业硬质合金消耗量突破 2.5 万吨,碳化钨市场规模预计达 415 亿元。
三、市场情绪:龙头调价与资金追捧放大涨势
行业龙头的定价传导进一步强化涨价预期。厦门钨业 2025 年钨丝产品已进行 4 次调价,每次幅度 10%-20%,10 月下半月外购仲钨酸铵长单定价上调至 39.3 万元 / 吨;章源钨业 55% 黑钨精矿长单报价也上调至 27.30 万元 / 标吨,成本端抬升为钨粉价格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龙头企业产能受限加剧供应担忧,厦门钨业旗下江西大吉山钨矿因设备升级,10 月产量减少 120 吨,章源钨业淘锡坑钨矿开工率从 90% 降至 75%。
贸易商惜售与资金追捧形成情绪共振。上游钨精矿贸易商从 "降价换量" 转向 "惜售挺价",部分报价出现 1000-1500 元 / 吨升水;资本市场同步反应,11 月 5 日厦门钨业股价上涨 1.98%,收盘价达 35.49 元,资金做多热情传导至现货市场。
四、后市展望:短期强支撑不改,长期看供需缺口
短期而言,钨粉价格仍将维持偏强格局。四季度传统补库需求叠加光伏装机高峰形成的需求合力仍在释放,第一批开采指标已消耗 74.1%,第二批指标落地尚需时间,库存低位运行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价格层面,70 万元 / 吨关口突破后,市场对后续涨幅预期强化,若新兴产业需求超预期,有望向 75 万元 / 吨发起冲击。
中长期来看,供需错配格局将持续至 2027 年。2025 年全球钨供需缺口预计达 4679 吨,随着光伏、固态电池、核聚变等领域需求增长,2026 年缺口或扩大至 8000 吨。但需警惕潜在风险:若海外矿山投产进度超预期,或国内环保政策出现阶段性松动,可能缓解供应紧张;而若高端制造增速不及预期,也可能引发阶段性回调。投资者可重点跟踪 11 月光伏装机数据、厦门钨业产能恢复进度及第二批开采指标落地情况。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