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暴跌,谁主沉浮?四月过半,锑、钴、铋、铟四种金属在市场舞台上各展 “奇招”,演绎出截然不同的走势,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金属 “变形记”。先看锑,长江现货锑从 3 月初 15 万元 / 吨攀升至 4 月中旬 24 万元 / 吨,涨势凌厉;钴 3 月触及 260000 元 / 吨高点后急转直下,随后趋稳震荡;铋 3 月中旬达 16 万元 / 吨后波动下滑,4 月中旬降至 14 万元 / 吨;铟 3 月初约 2650 元 / 千克,上旬冲高至 3100 元 / 千克后持续回落,4 月中旬约 2700 元 / 千克附近波动。供需格局变动、政策信号与市场情绪交织下,这场金属浪潮中谁能拔得头筹?
核心驱动:供需失衡与政策共振
1. 锑:光伏玻璃引爆的 “白色石油”
供应端坍塌:全球最大锑矿极地黄金(Polyus)2024 年锑产量同比骤降 53%,主因富矿枯竭。国内进口矿收缩 63%,冶炼厂原料库存降至 15 天以下。
需求端爆发:光伏玻璃用锑量占比提升至约35%,2025 年全球新增装机量预计达 350GW,带动氧化锑需求增长 约28%。
价格弹性:现货市场出现 “一锑难求”,长江现货锑价周涨幅达 12%,部分贸易商报价突破 25 万元 / 吨。
2. 钴:刚果(金)禁令引发的 “黑色风暴”
供应休克:刚果(金)暂停钴出口四个月,直接影响全球 23% 的供应量,2025 年供需缺口预计达 约1.7 万吨。
需求韧性:三元电池渗透率回升至 35%,消费电子复苏推动钴酸锂需求增长 17%。
库存危机:国内电解钴库存降至 2800 吨,较年初下降 32%,冶炼厂惜售情绪浓厚。
3. 铋:欧洲能源危机催生的 “战略金属”
产能收缩:中国铋产量占全球 80%,但湖南、江西等地环保限产导致 3 月产量环比下降 。
替代需求:欧洲铋锭价格突破 15 美元 / 磅,较国内溢价 45%,光伏焊带替代铅锡合金推动需求增长 25%。
投机升温:LME 铋库存下降,投机资金涌入推动期货价格周涨幅超 15%。
4. 铟:半导体与光伏的 “双轮驱动”
技术突破:钙钛矿电池量产加速,铟需求年增速提升至 18%,ITO 靶材占比维持 70%。
供应刚性:全球铟矿产量年增仅 3%,中国占比 55%,云南、广西矿山品位下降导致开采成本上升 。
价格传导:精铟现货价突破 1600 元 / 千克,较 2024 年低点上涨 ,龙头企业库存周转天数降至 10 天以下。
这轮史诗级行情的底层逻辑已从 “周期复苏” 转向 “能源革命 + 地缘重构”。 当传统资源国陷入 “增产困境”,新兴技术国主导需求变革,有色金属的定价权正在向 “战略属性” 倾斜。关注 4 月 25 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与 5 月刚果(金)钴政策评估,这两大事件或决定行情能否突破历史新高。
本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操盘指引(长江有色金属网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