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 2025 年 3 月 31 日发布《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服务能力技术要求》等 11 项行业标准,涵盖维修能力、电池检测等领域,旨在破解维修难贵问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后市场规范化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3140 万辆,预计 2027 年维修市场规模达 5000 亿元,金属产业链迎来结构性机遇。
一、动力电池材料:再生经济激活资源闭环
新标准要求动力电池维修后性能恢复率≥95%,推动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再生需求爆发。2024 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突破千亿,湿法冶金技术实现镍钴锰回收率超 98%、锂回收率 90%,再生金属成本较原生矿开采降低 30%。格林美、华友钴业等企业通过定向循环技术,构建起从退役电池到高纯度材料的闭环体系,材料纯度达 99.5%,有效缓解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超 70% 的困境。
二、高压系统材料:铜铝协同推动技术升级
高压电安全防护装备的标准化催生铜铝需求双增。铜排以高导电性占据高压线束主流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突破 200 亿元;铝排凭借轻量化优势(减重 30%)在 400A 以上场景渗透率提升至 45%。立讯精密通过镀锡铜排技术优化导电性,降低成本的同时推动铝基材料在高压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检测设备与传感器:贵金属与稀土需求攀升
电池检测设备依赖铂靶 X 光管及稀土热管理材料,2024 年检测设备市场规模超 50 亿元,带动铂钯需求年增 12%、稀土应用量增长 20%。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研发高精度检测技术,如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可实现电池贵金属含量精准分析,提升材料利用率的同时拓展稀土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
四、再生金属体系:政策驱动资源高效利用
邦普循环等企业通过 “梯次利用 + 再生利用” 模式,实现锂回收率 85%、钴镍回收率 95%。2025 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预计突破 1500 亿元,再生金属占比达 40%,形成 “拆解 - 检测 - 重组 - 回收” 全链条服务能力。政策推动下,全国建成覆盖 73 个城市的新能源维修网络,2024 年动力电池维修订单量突破 2.2 万单,加速资源循环效率。
五、半导体与轻量化材料:技术革新创造新需求
智能诊断技术推动碳化硅(SiC)模块在充电桩、逆变器中的应用,充电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带动碳化硅需求爆发。铝合金在维修设备轻量化设计中占比提升,2024 年维修工具用铝量增长 25%。三安光电等企业加速布局 SiC 产业链,通过技术突破降低制造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升级。
行业变革与未来展望
标准升级构建起 “电池材料 - 检测设备 - 基础设施 - 半导体 - 再生金属” 的全链条需求体系,锂、钴、镍、铜、铝成为核心受益品种,铂、钯、稀土等金属同步迎来结构性机遇。随着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过保车辆突破 350 万辆,途虎养车等连锁企业通过 “维修 + 养护 + 保险” 生态整合市场,其新能源维修中心覆盖 73 城,技师培养周期缩短 40%,推动金属需求向规模化、高端化演进。政策层面,交通运输部建立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机制,行业洗牌加速,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新能源后市场正成为金属循环经济的重要支点,助力我国从 “制造大国” 向 “资源高效利用强国” 转型。
本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操盘指引(长江有色金属网www.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