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行情:
8月20日沪锌主力2510合约走势疲弱,早盘冲高受阻转下行,盘面跌势较周初两个交易日明显收敛。截至当前14:28分最新价报22205元/吨,下跌0.18%;长江现货0#锌价报22140-2224元/吨,均价报22190元/吨,跌30 元/吨;1#锌 价报22040-22140元/吨,均价报22090元/吨,跌30元/吨;
行业事实动向:
当全球锌精矿产量在2025年二季度突破118万吨大关时,这场由海外矿山主导的"产量革命"正悄然改变着锌市场的定价逻辑。从秘鲁的Antamina到澳大利亚的Dugald River,一场围绕成本线与需求端的拉锯战已拉开帷幕。
供给革命:矿山扩产的"明牌"与"暗线"
全球13家主要矿企的二季度生产数据揭示了鲜明的产能分化特征:MMG的Dugald River矿山通过采矿顺序优化实现单季超预期增产,Ivanhoe的Kipushi项目则凭借高品位矿体贡献边际收益;而Glencore等传统巨头则延续"轻上半场、重下半场"的产量策略。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
•显性供给:2025年全球锌精矿增量已锁定19万吨,相当于当年全球消费量的3.2%,供给过剩压力持续累积。
•隐性约束:Woodmac数据显示,Q2全球矿山现金成本中位数已降至1800美元/吨,但资本开支强度同比仅增5%,暗示扩产动能或现后劲不足。
需求困局:传统与新兴的"冰火两重天"
在供给端高歌猛进的同时,需求端却呈现出罕见的分裂态势:
1. 传统领域"失速"
国内镀锌板带产量同比降2.3%,天津地区国五车辆限行导致镀锌小厂停产,直接冲击终端消费。社库数据更显压力——上海期货交易所锌库存已达12万吨,创近三年同期新高。
2. 新兴领域"慢热"
新能源汽车对镀锌件的轻量化需求增长15%,但5G基站建设放缓导致压铸锌合金订单萎缩8%。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锌需求增速从2023年的4.7%骤降至2025年的2.1%。
价格博弈:成本线与预期差的"动态平衡"
当前锌价正陷入"上有供给压力,下有成本支撑"的窄幅震荡区间:
成本锚定效应:进口TC维持在220美元/干吨高位,对应冶炼厂利润超1000元/吨,但国内加工费仅3900元/吨,暗示矿山让利空间有限。
预期差博弈: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政治风险形成对冲,LME锌价在2800-3000美元/吨区间形成"政策敏感带"。
破局关键:三大变量决定价格方向
在这场供需赛跑中,三个变量将成为决定锌价的关键砝码:
1. 矿山成本曲线扁平化
随着高成本矿山(如欧洲的Boliden)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现金成本,全球锌矿成本曲线正从"陡峭"转向"平缓",这将削弱成本支撑力度。
2. 中国需求复苏节奏
若"金九银十"旺季消费超预期,叠加基建项目落地,锌价或迎来阶段性反弹。但需警惕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
3. 再生锌替代效应
国内再生锌产量同比增12%,其占精炼锌总产量的比例已达18%。若该比例突破20%,将显著改变原生锌的供需平衡。
市场策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可关注三大策略:
•跨市场套利:利用沪伦比值低位,布局"买LME锌/卖SHFE锌"的反向套利机会。
•期权组合策略:构建"领口期权"(同时买入看跌期权并卖出看涨期权),对冲价格下行风险的同时保留上行收益。
•产业链布局:关注具备海外资源布局的冶炼企业,其抗风险能力显著优于单纯依赖进口矿的企业。
当海外锌矿的"产量洪峰"遭遇需求增速的"结构性放缓",锌市场正在经历从"供给驱动"向"成本驱动"的转型。在这场转型中,那些能精准把握成本变动、敏锐捕捉需求拐点,并善于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的市场参与者,或将在这场锌价博弈中占据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长江有色金属网8月20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