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特朗普表态"未来两周对进口芯片、半导体征最高300%关税",犹如在半导体产业链投下"深水炸弹"。这场关税风暴不仅让美股半导体股集体"跳水",更将冲击波精准传导至隐藏在芯片"血管"与"骨骼"中的金属板块——从电路连接的"神经线"铜,到5G核心的"稀有金属镓",再到封装关键的"锡",哪些金属将率先"受伤"?半导体制造的20+种核心金属材料又藏着哪些影响?未来是危机四伏还是涅槃重生?
哪些金属先"疼"?
作为芯片电路"神经线"的核心材料,铜首当其冲。从矿企到封测厂,半导体全链条高度依赖铜材,2035年气候相关铜供应风险或波及超三成半导体产能,关税落地将直接推高全产业链成本。稀有金属同样承压,全球40%半导体用量的锡(焊料刚需)、34%的镓(5G/新能源核心材料)、14%的钽(芯片电容关键)均被波及。关税壁垒下,这些"芯片维生素"的供应成本飙升,相关企业利润空间或遭挤压,价格波动恐传导至整个产业链。
铜:芯片"神经线",作为芯片电路互连层的核心材料,铜的供应稳定性直接决定半导体产能。此次针对芯片的关税若落地,半导体制造企业成本将激增,从智利铜矿到中国封测厂的全链条成本传导下,铜企订单或锐减30%,股价短期波动幅度或超20%。
锡:封装"焊料王"遇需求弱势
全球40%的锡用于半导体封装焊料,本就因消费电子库存高企需求疲软的锡板块,再遭关税重击:若芯片进口成本飙升,下游手机、电脑厂商或削减10%-15%的封装订单,锡的"传统需求+新兴5G设备"双轮驱动模式瞬间失衡。更棘手的是,全球锡矿主产区(如印尼、秘鲁)本就面临减产,关税或让锡价陷入"供需双紧+成本推升"的恶性循环。
镓、钽:稀有金属"芯片维生素"告急
镓是5G芯片、新能源IGBT模块的核心原料,钽则是先进制程电容的关键材料。两者均属"小而精"稀有金属,全球年产能仅够满足当前需求的85%。若关税导致芯片企业压缩采购预算,本就依赖中国、德国等主产区的镓钽供应或现"缺口扩大+价格暴涨"双重危机。
半导体制造的每一步,都藏着金属的"关键戏份"。除了铜、锡、镓、钽,还有20余种金属在"暗中发力":
•前道制造"四大金刚":衬底环节的锗红外芯片核心、镓化合物半导体基底;外延环节的铟LED芯片发光层;靶材环节的钽阻挡层、铜布线层;电子特气中的钨高熔点电极。
•后道封装"隐形主力":键合丝的金、银、引线框架的铜散热、先进封装GMC环节的Low-α球硅。
•未来制程"破局者":英特尔已用钴替代铜降低电阻,台积电试验锑、钌提升晶体管性能——这些贵金属、过渡金属,正成为先进制程的"胜负手"。从芯片"诞生"到"封箱",每种金属都像精密齿轮,少了一个,整条产业链就可能"卡壳"。
短期震荡VS长期洗牌:半导体金属链的"危"与"机"博弈
短期看,未来3-6个月金属市场将面临"需求收缩叠加供紧"双重冲击:芯片厂因关税成本削减采购(铜、锡需求或降10%-15%),但前期因关税预期抢运的铜矿库存集中释放,叠加海运延迟、贸易商囤货,铜、锡价格或现剧烈波动;镓、钽因"砍单叠加惜售",短期波动或偏强震荡。长期藏两大转机:一是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作为全球锗、镓主产国,政策支持下铜靶材、镓基材料企业或获补贴,国产替代率有望提升;二是材料创新突围,行业将加速研发钼代铜布线、低α封装材料等,布局钌金属等技术储备的企业或迎新增长点,研发投入或增加。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