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8月18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均价报855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7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99.2%)均价83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000元/吨。期货市场同步走强,主力合约收涨4.67%,报89240元/吨,盘中一度突破9万元/吨关口,刷新阶段高位。这一轮价格异动,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强劲需求,叠加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共同推高了市场情绪。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双轮驱动,旺季备货加速
2025年,全球新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核心原料,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7.4%,渗透率达48.7%。1-7月累计产销突破820万辆,同比增长超38%。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单月销量持续创新高,直接拉动动力电池订单激增。
储能市场进入爆发期: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需求预计达256.41GWh,国内储能中标容量同比猛增88%。光伏、风电配储需求刚性,叠加欧美市场政策推动,储能电池成为碳酸锂需求的第二增长极。
旺季备货叠加技术迭代:下游正极材料企业为应对“金九银十”旺季,提前启动原料采购。同时,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高镍三元材料需求提升,进一步推高对高品质碳酸锂的需求。
供给端:矿权到期+海外扰动,短期供应承压
尽管全球碳酸锂供给预计达155万吨,同比增长18%,但短期供应扰动成为价格反弹的导火索。
江西矿权到期引发供应担忧:江西部分锂矿权将于8月到期,后续资源开发节奏存在不确定性。作为国内锂云母矿主产区,江西的供应波动直接影响市场情绪。
海外澳矿停产检修冲击供给:7月,澳大利亚部分锂矿因设备维护停产检修,叠加马里军政府与跨国矿企的博弈,非洲锂矿供应稳定性下降。全球锂矿库存降至低位,贸易商囤货惜售情绪升温。
盐湖提锂产能季节性下降:国内盐湖提锂企业进入生产淡季,藏格矿业、江特电机等头部企业相继公告检修计划,周度开工率环比下滑,进一步加剧短期供应紧张。
期货市场:资金博弈加剧,价格信号分化
今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大幅上行,盘中突破9万元/吨,反映市场对供需紧张的乐观预期。然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呈现分化:
期货贴水收窄:主力合约收盘价89240元/吨,与现货价差收窄至3000元/吨左右,显示资金对后市价格持谨慎乐观态度。
持仓量创新高:无锡碳酸锂期货交易量占全球68%,多空资金博弈加剧,部分空头因供给扰动选择平仓,推动价格上涨。
长期来看,期货市场仍需关注全球供需平衡。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预计达145-155万吨LCE,中国需求占比超60%,而供给增速(27%)虽高于需求增速(23.85%),但政策调控下高成本产能加速出清,低成本资源(如盐湖)和技术优势企业将主导市场。
龙头企业:资源掌控与技术壁垒决定竞争力
在价格波动与行业洗牌中,具备资源自给率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天齐锂业:全球矿石提锂龙头,掌控澳洲格林布什锂矿(全球最大)与四川甲基卡锂矿(亚洲最大),2024年碳酸锂产量4.58万吨,矿石成本3.5万元/吨。通过与宁德时代、松下合资开发四川措拉锂矿,进一步锁定原料供应,2025年市值约687.5亿元,国内原料自给率35%。
赣锋锂业:全产业链布局,资源自给率70%,拥有阿根廷盐湖与澳洲矿山,盐湖提锂成本低于4万元/吨。2024年产量3.12万吨,锂回收利用率90%,通过“吸附+膜法”工艺实现云母提锂废渣利用率92%,技术壁垒显著。
藏格矿业:盐湖提锂技术标杆,察尔汗盐湖“吸附+膜法”工艺成熟,成本4.5万元/吨。2024年产量超3万吨,2025年规划冲刺10万吨。第四代膜技术实现锂镁分离系数191.13,较传统技术提升50%,冬季低温生产试验支持15℃连续作业,技术迭代领先行业。
永兴材料:云母提锂成本优势显著,江西宜春自供锂云母矿实现100%原料自给,现金成本5.8万元/吨。2024年产量2.2万吨,65%直供宁德时代,隧道窑工艺优化使锂回收率提升至93%,单吨净利行业领先。
未来展望:供需双增,价格或延续宽幅震荡
短期来看,碳酸锂市场处于“产能出清-需求回暖”过渡期,价格或延续偏强运行。
长期而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扩张仍支撑碳酸锂需求,但行业将加速向“资源自给率高、技术壁垒强、产能扩张快”的龙头企业集中。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