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矛盾:供应端扰动与需求预期落差
2025年8月20日,碳酸锂主力合约2511以8%的跌幅触及跌停,报80980元/吨。这一价格异动源于多重因素共振,其中江西锂矿供应端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端增长放缓的预期差构成核心矛盾。
(一)供应端:复工与停产风险的双重挤压
宜春银锂复工的短期缓解
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宜春银锂在停产检修后复工,理论上可缓解市场对锂资源供应缩减的担忧。但此次复工仅涉及单家企业,而江西其他7家锂矿的停产风险仍悬而未决。
江西锂矿换证风波的持续发酵
根据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8家涉锂矿山需在9月30日前完成采矿证变更(从瓷土矿/瓷石矿转为锂矿)。若未能按时完成审批,企业将面临停产、罚款甚至采矿证被收回的风险。
实际影响:若全部停产,月度碳酸锂供应量将减少5000—7000吨(相当于国内总产能的8%-10%)。
市场情绪:尽管宁德时代已提交采矿证延续申请,但“特事特办”的预期未被证实,导致市场对供应端稳定性的信心动摇。
全球供应的隐性压力
智利7月碳酸锂出口量环比增加43.16%,其中对中国出口量增长33.31%,显示海外供应有所恢复。
澳洲Greenbushes矿山三期项目预计三季度投产,若达产将新增碳酸锂当量6.5万吨/年,进一步加剧远期供应过剩预期。
(二)需求端:增长放缓与结构分化
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强外弱
•国内市场:8月第三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26.2万辆,渗透率57.9%,显示需求韧性。
•出口市场:受欧盟反补贴调查影响,4月动力电池出口量环比下降8.7%,出口订单减少对需求形成拖累。
•储能领域:高增长但价格敏感
4月储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6%,但储能企业对高价锂盐接受度有限,限制价格上涨空间。
成本传导与利润压缩
锂辉石提锂成本分化:澳洲精矿价格维持高位(799-844美元/吨),而非洲精矿价格回落至540-590美元/吨,导致冶炼端成本曲线陡峭化。
行业亏损面扩大至67%,外购矿石企业平均亏损幅度达1.3万元/吨,加速产能出清。
二、市场情绪:从乐观到悲观的快速切换
(一)期货市场的多空博弈
8月11日:停产消息驱动涨停
宁德时代确认枧下窝矿区停产后,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511涨停(8.1万元/吨),A股锂矿板块集体爆发。
8月12日:情绪反转与空头增仓
•现实修正:市场意识到宁德时代停产仅影响月度供应的8.5%,且江西其他矿山停产概率低于预期。
•技术面压力:LC2511合约高开低走,盘中冲高至8.88万元/吨后回落,收盘前10分钟价格跌至8.48万元/吨,显示空头力量增强。
•持仓变化:8月12日主力合约持仓量增加,空头增仓导致价格承压。
(二)库存与基差的微观压力
库存结构分化
冶炼厂库存环比增加1.2%至5.21万吨,而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库存维持4.17万吨低位运行。
期货仓单量微增至2.93万吨,但较可交割品理论量仍有40%缺口,反映现货市场流通性紧张。
基差预期走弱
贸易商可售库存微增,但基差未显著走弱,限制交仓利润,进一步压制价格上涨空间。
三、长期视角:供需平衡与价格趋势
(一)短期(3-6个月):弱势震荡为主
基准情景(概率55%)
假设锂辉石价格维持当前水平,需求端保持8%同比增速。
价格运行区间:72,000-80,100元/吨,三季度末存在技术性反弹机会。
悲观情景(概率30%)
若欧盟碳关税提前实施叠加澳洲矿山增产超预期,价格可能下探62,000元/吨成本支撑位。
乐观情景(概率15%)
储能需求超预期增长叠加国家收储政策落地,价格可能突破80,000元/吨,但受制于再生锂放量难以形成趋势性上涨。
(二)中长期(1-3年):结构性机会显现
供给侧改革加速
行业CR10提升至68.3%,盐湖提锂企业凭借成本优势(5.5-6.2万元/吨)加速纵向一体化布局。
锂电回收补贴标准提高至3500元/吨,预计2025年回收碳酸锂供应量增长40%至8.7万吨。
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
国家战略储备制度要求2025年底前建立不低于10万吨碳酸锂储备,对价格形成边际支撑。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5年1-5月国内装机量达1.2GWh),或对锂盐需求产生结构性拉动。
四、结论与建议
碳酸锂价格跌停是供应端不确定性、需求端增长放缓、库存压力及市场情绪反转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来看,价格将维持弱势震荡,核心运行区间72,000-87,000元/吨。投资者需重点关注:
•盐湖提锂成本线变化:青海盐湖夏季提锂效率提升,成本优势或进一步凸显。
•正极材料库存周期:下游企业原料库存周期压缩至7-10天,补库行为将影响价格波动。
•政策催化时点:国家收储政策、欧盟碳关税实施进度等宏观因素。
策略建议:
•下游企业:在78,000元/吨下方建立虚拟库存,运用LC2507-LC2511正向套利策略。
•上游企业:通过累沽期权组合锁定75,000元/吨上方利润,同时买入看跌期权对冲成本线下移风险。
投资者:重点关注盐湖提锂成本线变化及正极材料库存周期转换,运用波动率交易策略捕捉阶段性行情。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