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联储降息的靴子即将落地,沪期铜主力2512合约盘面一度逼近89000元/吨高位;伦铜亚盘时段更是创下11116美元/吨的年内新高。这场由“超级央行周”与全球供应链危机共同点燃的铜价狂潮,正将市场目光聚焦于2026年可能出现的60万吨供应缺口——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年消费量的2.5%,足以撼动金属市场的定价逻辑。
10月29日,国内期货市场,沪铜主力2512合约盘中冲高至88970元/吨(历史新高),收盘报88710元/吨,单日涨幅1.16%,成交量骤减3.7万手至19.8万手,持仓量逆势增8909手,多头控盘迹象明显;
LME铜价:亚盘时段,北京时间16:16分,伦敦三个月期铜报11103.5美元/吨,涨幅0.67%,最高价触及11146美元/吨,较年初低点反弹超35%,距2024年5月历史高点仅差11美元;
现货市场:长江现货1#铜价跌420元至87820元/吨,但LME库存降至13.46万吨(7月底以来最低),注销仓单占比升至35%,挤仓风险一触即发
货币洪流中的铜价锚点:降息周期与汇率博弈
本周“超级央行周”掀起全球汇市风暴,也是铜价第一重要推手。美联储预计于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降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则按兵不动,货币政策分化格局推动美元指数短线反弹,但午后市场情绪迅速修复——若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释放鸽派信号,铜价有望突破90000元/吨关口。人民币中间价年内涨幅超1000基点至7.0856,创近13个月新高,进一步增强以人民币计价的铜资产吸引力。
贸易紧张关系缓和则为需求端注入强心剂。中美会晤预期释放积极信号,叠加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加速——仅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就将推动铜需求增长3%,人工智能算力基建更以每年8%的增速消耗铜资源,形成“需求铁三角”支撑。
供应端:全球铜矿“黑天鹅”频发与产能收缩共振
英美资源集团10月28日抛出的“重磅炸弹”揭示供应端深层危机:智利科拉华西铜矿因技术地质挑战,2026年产量预期从47万吨骤降至38-41万吨,较原计划缩水14%-19%。这并非孤例——印尼格拉斯伯格矿泥石流致产量锐减,刚果卡莫阿-卡库拉矿因洪水停产,智利埃尔特尼恩特矿爆炸事故更令Codelco年产量承压。Rystad Energy警告,若科拉华西矿增产失败,2026年全球铜缺口将扩大至60万吨,较当前市场预测值翻倍。
库存数据印证供应紧缩现实:LME注册仓库铜库存降至13.46万吨,为7月底以来最低;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近期表现去化。
需求端:新消费产业加速布局但遇弱现实牵绊
“十五五”规划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与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形成双重需求引擎。铜在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网、电动汽车中的关键角色,使其成为AI时代不可或缺的“数字血液”。1)、新能源赛道爆发:电动车在全球渗透率突破35%,单车用铜量较燃油车翻倍,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贡献35%营收;光伏风电方面,每GW光伏装机用铜5000吨,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或达400GW,拉动铜需求200万吨。2)、AI基建狂潮:数据中心,单台AI服务器用铜18kg,全球算力投资激增带动铜消费年增6%;电网升级,中国“十四五”电网投资超3万亿,智能电网用铜强度提升30%。
但国内现货市场却呈现“分化——高价铜抑制月末买盘,升水持续承压,下游对高价接受度降低导致成交清淡,形成“期现背离”的独特现象。
市场的“多空博弈”:短期承压与长期韧性
尽管国内现货市场承压,但结构性矛盾凸显铜价韧性:废铜供应紧张倒逼精铜消费,南方铜业秘鲁Tía María项目23%的进展锁定2027年12万吨新增产能,印尼铜精矿出口许可的短期解禁或缓解供应压力,但无法扭转中长期缺口趋势。
分析指出,铜价年内25%的涨幅已反映供应收缩预期,但真正决定性因素在于2027年前无大型新矿山投产的现实。英美资源维持2027年恢复性增长目标,但技术优化与设备更新需时间验证,而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与AI基建的刚性需求将持续推高铜的战略金属地位。
结语
铜价站在“十五五”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起点,铜价正经历从“周期品”向“战略资源”的蜕变。从印尼矿难到美联储降息,市场将重新审视供需基本面——8.8万元/吨或许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当“破风”的铜价穿越短期波动,迎接它的将是清洁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浪潮构筑的长期上升通道。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技术替代超预期、美联储政策转向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