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全球市场最新动态
美联储降息引爆全球棋局,科技股狂欢暗藏分化信号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25个基点,将利率区间下调至3.75%-4.00%,同时明确12月起终止缩表计划。这一“鸽派转向”虽符合市场预期,但主席鲍威尔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含糊其辞,瞬间搅动全球资本市场——美元指数V型反弹,纳斯达克在AI概念股狂热中刷新历史高点,而传统产业权重股则显露疲态。
全球央行陷入“宽松竞赛”
美联储的降息如同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加拿大、沙特、巴西等多国央行火速跟进。然而,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按兵不动,使得货币政策裂痕加剧。这种分化进一步推高美元汇率,日元兑美元跌破99关口关键心理防线,新兴市场货币压力陡增。更棘手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导致9月CPI、非农就业等核心数据“缺席”,美联储只能依赖Adobe在线价格指数等替代指标决策,政策精准性存疑。
科技股独舞难掩市场焦虑
美股表面狂欢下暗流涌动:英伟达凭借AI芯片需求暴增跻身5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与谷歌、苹果共同拉动纳指冲高。但科技“七巨头”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已达37%,创历史极值,泡沫争议再起。与此同时,道指工业股微跌0.16%,暴露传统行业与科技赛道的热度断层。企业财报虽亮眼,但鲍威尔警告“未来路径需数据印证”,给市场泼了盆冷水。
地缘局势成美元隐形推手
釜山中美元首会晤短暂缓和贸易摩擦预期,但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巨头的新制裁再度激化地缘冲突,避险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不过,中国在风电机组、航天工程等领域的自主技术突破(如神舟二十一号即将发射),正悄然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长期或削弱美元资产吸引力。
前瞻:宽松潮下的危险平衡
美联储在通胀未达标的背景下坚持降息,实为预防经济硬着陆的险招。若就业市场恶化速度超预期,12月再度降息概率仍存;但若通胀反弹,政策信誉将受重创。投资者需警惕:科技股估值已偏离基本面,而政府停摆引发的数据黑洞,可能放大未来市场的波动性。
隔夜LME金属行情走势趋势
LME金属市场冰火两重天:伦铜“狂飙”六连阳勇闯新高,铝铅锡黯然回调。供应警报与需求博弈下,资金正疯狂押注“铜博士”。
伦铜:连续六日上涨,收盘报11090美元,涨幅0.55%。近期铜价上涨主要受供应紧张推动,多个主要铜矿生产中断,全球铜供应明显收紧,叠加市场预期中美紧张关系缓和、美联储降息等宏观因素,吸引资金流入铜市做多。短期来看,铜价可能维持高位震荡,等待海外重要宏观数据指引,但中长期供应短缺担忧和需求增长将继续支撑铜价偏强运行。
伦铝:收盘报2870美元,下跌0.83%。尽管此前因冰岛冶炼厂事故引发供应短缺担忧推动铝价上涨,但当前市场宏观情绪偏向谨慎,且铝行业较高的盈利能力可能限制价格进一步上涨空间。短期铝价可能延续震荡,中期仍需关注供应端变化和需求端表现。
伦锌:收盘报3070美元,上涨0.44%。锌库存持续下降,现货锌相对三个月期锌的溢价处于高位,显示市场供应紧张。但锌价上涨也可能面临下游需求抑制的风险,短期锌价可能维持震荡偏强走势,需关注库存变化和需求端情况。
伦铅:收盘报2019美元,下跌0.30%。铅市整体供需相对平稳,但当前价格水平下,下游采购需求可能受到一定抑制,铅价短期可能延续震荡调整,等待新的供需变化或宏观因素驱动。
伦锡:收盘报36105美元,下跌0.61%。锡价近期波动较大,主要受市场情绪和供需变化影响。当前锡市供应相对稳定,但需求端表现一般,短期锡价可能维持震荡,需关注库存变化和下游需求情况。
伦镍:收盘报15405美元,上涨1.05%。镍价上涨主要受供应端扰动和需求端支撑,但镍市供需格局相对复杂,短期镍价可能维持震荡偏强走势,需关注库存变化和新能源领域需求情况。
2025年行至年末,全球金属市场的投资格局悄然生变。在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与全球绿色转型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不同金属品种正走出显著的分化行情。为清晰把脉后市带着今日金属行情将如何波动?哪些热点金属品种值得关注?问题如下探讨:
当前,在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美元趋势性高位震荡以及地缘局势风险持续的宏观背景下,金属市场正呈现出结构性的投资机会。贵金属方面,黄金的避险属性日益凸显,价格中枢有望上移,白银则伴随工业需求呈现高弹性;基本金属中,铜、铝等品种受供给约束与新能源需求拉动,具备上行潜力,而锌、镍等则更多呈现区间震荡格局;小金属如钴、锂的长期逻辑依然与新能源产业紧密相连,但短期面临供需再平衡。在此分化与机遇并存的阶段,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宏观政策动向与供需边际变化,通过多元化配置与长期视角,把握金属周期中的结构性行情。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理性布局方能行稳致远。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