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国际金价以4130美元/盎司的姿态刷新历史纪录,年内累计涨幅达27%,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超级明星”。摩根大通、瑞银、高盛等顶级投行纷纷上调目标价,其中摩根大通预言2026年第四季度金价将突破5000美元/盎司,较当前价格仍有23%的上行空间。这场由货币宽松、地缘动荡与央行购金共同驱动的牛市,究竟是短期泡沫还是长期趋势?本文从多维度解析黄金的底层逻辑与未来路径。
一、政策引擎:美联储降息周期的“黄金燃料”
当前黄金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11月11日,美联储理事米兰公开呼吁“加快降息节奏”,主张单次降息50个基点以应对经济疲软。密歇根大学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50.3,创2022年6月以来新低,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达64.1%)。
降息如何推高金价?
机会成本下降:黄金作为无息资产,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吸引力提升。
美元承压:美联储宽松政策削弱美元指数,而黄金以美元计价,形成反向联动。
通胀预期升温:若降息刺激经济过热,实际利率可能转负,黄金的抗通胀属性凸显。
瑞银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指出:“2024年支撑黄金的因素——央行购金与美联储降息——在2025年依然成立。”摩根大通更预测,2026年第四季度金价将达5055美元/盎司,其逻辑基于“全球央行持续购金+消费者逢低买入”的双重支撑。
二、央行购金:去美元化浪潮的“硬核背书”
全球央行已成为黄金市场的最大买家。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储备量增至2303.5吨;中国黄金ETF规模飙升164%,显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同步布局。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045吨,创历史次高,仅次2022年。
央行为何青睐黄金?
地缘风险对冲:俄乌冲突、中东局势持续紧张,黄金作为“无主权风险”资产,成为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首选。
美元信用稀释:美国政府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叠加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各国通过增持黄金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长期价值存储:黄金在极端经济危机中(如2020年疫情)的表现优于股票、债券,成为“最后保险”。
摩根大通强调:“央行和消费者将在价格回调时成为可靠买家,这种需求结构使金价难以深跌。”
三、市场情绪:技术面与资金流的“共振效应”
从技术面看,黄金已突破4130美元/盎司的关键阻力位,MACD指标维持金叉,多头动能持续释放。尽管RSI逼近超买区间,但机构资金流入抵消了短期回调压力。11月11日,黄金ETF基金(159937)单日吸金1034万元,近22个交易日中有12日净流入,合计“吸金”47.96亿元。
资金流向的深层逻辑:
避险需求:美国政府停摆持续41天,创历史纪录,尽管协议“逐步达成”,但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仍存。
替代资产疲软: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波动性加剧,黄金成为相对安全的配置选择。
通胀预期再起: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3.2%,核心CPI增速放缓但绝对值仍高,黄金的抗通胀属性被重新定价。
四、风险预警: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平衡术”
尽管长期看涨情绪浓厚,但短期风险不容忽视:
美国政府停摆协议:若11月中旬达成协议,数据正常发布可能显示通胀韧性超预期,引发美联储暂停降息的担忧。
关税政策扰动:近期部分关税协议落地,可能短暂压制避险情绪,但影响周期有限。
技术性回调:4148-4150美元/盎司为日内强阻力位,若突破失败可能引发获利了结。
策略建议:
长期投资者:可分批布局黄金ETF或实物金条,忽略短期波动。
短线交易者:关注4120-4130美元/盎司支撑位,若跌破需警惕回调至4100美元。
对冲需求者:考虑黄金期货期权,利用杠杆管理风险。
五、未来展望:5000美元是终点还是起点?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预测,2026年底金价或达5200-5300美元/盎司,其依据包括:
美联储持续宽松:若2026年利率降至2%以下,实际利率将深度转负。
地缘冲突长期化:俄乌、中东局势难解,黄金的战略价值凸显。
新兴市场需求:印度、东南亚等地区中产阶级崛起,推动黄金消费增长。
然而,5000美元目标并非无懈可击。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或全球央行购金速度放缓,金价可能提前见顶。但瑞银强调:“黄金的结构性上涨趋势未变,任何回调都是买入机会。”
结语:黄金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从货币宽松到地缘动荡,从央行购金到市场情绪,多重因素正推动黄金进入“超级周期”。尽管短期波动难免,但长期来看,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与“货币信用对冲工具”的价值,将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持续释放。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趋势、管理风险。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不作任何操作指引